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通车

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于9月28日建成通车,将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2分钟,这是中国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强国的又一惊艳力作。

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通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9 14: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于9月28日建成通车,将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2分钟,这是中国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强国的又一惊艳力作。

巍然屹立于北盘江上625米高空处,这座大桥是六安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连接贵州安顺市关岭县和黔西南州贞丰县两岸。主跨1420米的桥身蜿蜒穿越以多山著称的贵州,在这片曾被地理条件严重制约出行的土地上铸就新的通途。

贵州素有“桥梁博物馆”之美誉,已建和在建桥梁超过3.2万座,在世界高桥前100名中,贵州包揽了近半数席位。花江峡谷大桥如今已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地标,既满足实际通行需求,也彰显着当地的工程雄心。

贵州以崎岖的地形和多雨的气候著名,为了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建桥,大桥在抗风设计、高空施工等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为全球山区桥梁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张胤介绍道。

“例如在钢桁梁,也就是支撑大桥桥面的主要结构的吊装上,我们采用了智慧缆吊系统,通过北斗导航将钢桁梁吊装到位。”贵州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韩洪举说。“之前需要四五十人,拿着对讲机用肉眼观测,现只需一两个人在控制室输入坐标,就能将误差控制在10公分以内。”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花江峡谷大桥项目经理梁军渊介绍,再加上数字虚拟预拼装技术在“云端搭积木”,仅用73天就完成了93个节段钢桁梁安装任务。还有为了对抗瞬时风力最高可达强台风级别14级,把人从地上吹走的强风,团队采用了“流线型钢桁梁+中央稳定板”抗风结构,使风荷载降低30%。

“我们为什么要在看似山高谷深,雨多风大的地方建设这样一座高桥,是因为我们对该段上下游5到10公里的区域进行了比选,结合我们的工程成本和环境保护,最终的客观条件决定了这座桥的高度和跨度。”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健说。“既让天堑变通途,也能带动周围的居民发展。”

花江峡谷大桥不仅仅是一座工程的丰碑,还是未来的旅游胜地。除了建有蹦极、塔顶咖啡等桥旅配套设施项目,还能为周边游客带来流量带动增收。

大桥之下的贞丰县花江村,曾经的茶马古道从这里经过,贵州和云南二省往来于此。如今,宁静的村落因慕名而来的游客繁忙起来,特别是通车前一天下午。

“因为得天独厚的仰视大桥的视角,现在游客可以说是成倍增加,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甚至还有艺术家都来到我们这里想要一睹这宏伟的工程。”贞丰县平街乡党委书记张德林说。

曾因土地贫瘠导致人口外流的景象正悄然改变,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35岁的林国权便是其中一员。他现在经营着推窗见桥的民宿,“连日来天天满房,大家都想见证通车盛况。”

同样的景象也发生在对岸的关岭县花江镇,当地政府正在加紧拓宽道路,修建观景台和其他旅游设施,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客流。即便在大桥开通前,每日接待游客也在1000-2000人次。

这座跨越天堑的“钢铁巨龙”,正为黔山秀水绘就新的发展图景。(记者 杨军 刘伯千 编译 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原文见9月29日中国日报旗舰版1版主图转3版、国际版3版 英文链接: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509/29/WS68d9bfa2a310f735438b2ca6.html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