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起,全国铁路客运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近年来,中国铁路技术手段日新月异,出行体验不断刷新,初心却始终如一。
从“纸”变“码”,变的是车票形态,不变的是服务初心。曾几何时,绿皮车厢里攥着的“硬板票”,是游子归家的唯一凭证;千禧年间,成功实现全国铁路售票联网运行,客票数字化初见雏形;红色的磁卡火车票,记录了多少人南来北往的故事与记忆;2018年电子客票试点推出,2020年6月全面实行让铁路告别了实体票时代,并为有需求的旅客保留了“行程信息提示单”和纸质报销凭证;如今,报销凭证也同样进入“无纸化时代”。方寸车票的形态更迭,映照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七十多年来中国铁路的每一次跨越,见的是技术之变,映的是初心如磐。
从“长队”到“轻点”,变的是服务模式,不变的是温情关怀。旅客本人在行程结束或者退票、改签业务办理之日起的180日内,可随时随地在线开具电子报销凭证,无需再为纸质凭证的遗失而担忧;针对老年人、脱网人群等特殊群体,铁路部门保留了线下服务与代办人服务,确保数字时代“一个也不能少”。电子发票的普及,让排队打印成为历史,只需动动手指即可在12306APP上一键获取电子发票。全链条数字化的电子发票更是让财务报销流程化简为繁,让旅客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体验。这看似是技术升级的“小变革”,实则是服务升级的“大跨越”。
从“实体”到“云端”,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绿色高效。电子发票的革新,绝不只是简单的纸质变数字——它实现了从购票、进站、坐车的全过程电子化,让旅客体验无缝衔接的智慧出行。同时,电子发票大幅降低票据印刷、存储及管理成本,采用数字化手段为铁路运输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电子发票的普及,既是技术创新的成果,也是铁路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实践。昔日海量纸质凭证会消耗大量资源,如今电子发票的全面普及从源头上减少了纸张使用,让“绿色出行”的理念贯穿整个旅程。
从绿皮火车的悠悠岁月到智能高铁的风驰电掣,从人潮涌动的彻夜长排到指尖轻点的云端购票,从线下窗口的亲切交流到线上服务的即时响应,中国铁路在时代浪潮中不断重塑,但始终坚守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滚烫初心,并不断前行。(余林青、胡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