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3日18时,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旅客发送量突破3亿人次,较去年提前10天实现该目标,创历年同期新高。
巴蜀大地的人流涌动,藏着区域发展的活力密码。成都局集团公司3亿人次的旅客发送量,既是铁路系统精准施策、服务升级的成果,更是新时代巴蜀地区开放融通、经济蓬勃的鲜活缩影
精准施策优运力,出行通道更畅通。随着“高铁游”持续升温,旅客出行需求日益多元,铁路部门以精准调图、运力优化为抓手,全力保障运能供给。针对热门线路与时段,直通动车及时新增班次、拓展方向,快速填补运力空白;面对世运会、火把节等大型活动及春运、暑运等高峰期,“夜间高铁”加开、列车重联扩编等措施精准落地,有效缓解出行压力;“一日一图”动态调整机制,更是让运能与需求实现高效匹配。正是这些精细化的运力调控,让旅客的“诗与远方”不再受限于交通梗阻,让巴蜀大地的出行通道愈发顺畅。
服务升级暖人心,人文关怀显温度。铁路部门从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出发,打造个性化服务体系:针对“银发族”,推进旅游专列适老化改造,组建“银发服务队”,让老年旅客出行更安心;针对“上班族”,推行“公交化”开行,缩短通勤时间,提升出行效率;同时,铁路部门还不断丰富乘车体验,推出轻装行、宠物托运等便民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熊猫专列”等主题专列,将川剧表演、非遗手作融入行程,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这种“硬件保基础、软件创特色”的服务模式,让民众出行时更放心、更安心、更顺心。
紧跟市场谋发展,铁路赋能经济活。3亿人次的流动,带来的是消费市场的繁荣与产业升级的机遇。铁路部门紧扣市场需求,创新产品与业态:旅游专列化身“移动文旅名片”,激活“假日经济”,推动区域联动消费;新型票制与定制化联程产品的推出,为旅客提供更灵活的出行选择,增强市场竞争力。“高铁+旅游”“高铁+电商”等多元模式的探索,让铁路运输深度融入地方产业链。人流带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循环,为巴蜀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丈量着巴蜀大地的开放包容,记录着人民生活的幸福变迁。当流动的人群汇聚成发展的暖流,当便捷的出行点亮更多人的梦想,巴蜀大地正以蓬勃的姿态拥抱时代,在奔腾向前的征程中,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蒋书琳、胡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