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说】美智库:“左手振兴制造业,右手扼住供应链” 美关税政策陷入自相矛盾

美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迈克尔·弗罗曼撰文指出,美国关税政策正陷入危险的自我矛盾。在关税成为该国经济战略重要支点的情况下,三大经济目标已陷入难以调和的困局。

【世界说】美智库:“左手振兴制造业,右手扼住供应链” 美关税政策陷入自相矛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3 14: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8月13日电 日前,美国外交政策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迈克尔·弗罗曼撰文指出,美国关税政策正陷入危险的自我矛盾——其宣称的增加财政收入、缩减贸易逆差和重振制造业三大经济目标,在关税成为经济战略重要支点的情况下,已陷入难以调和的困局。美国经济学家本·斯泰尔更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目标本质上是互斥的。

这种矛盾在人工智能领域尤为凸显。7月下旬,白宫高调发布“AI行动计划”的几天后,特朗普政府却用关税政策直接扼住了AI发展的命脉。标普全球研究指出,铜作为数据中心基建的核心材料,本土供应链重建需17年;即便有《芯片与科学法案》补贴,先进半导体工厂投产仍需数年。当铜价波动、电网不堪重负时,美国的AI领导力正被自己的政策所削弱。

报道截图

制造业回流的困境更为严峻。美国制造业50%依赖进口中间品,而关税推高生产成本已产生连锁反应:钢铁关税导致价格两位数上涨,汽车、能源、航天等产业国际竞争力持续下滑。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正在扰乱其试图重建的制造业根基。

矛盾还体现在吸引外资与贸易逆差的循环中。特朗普政府一边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以“国家紧急状态”名义加征关税,一边又希望吸引数万亿美元外资。但经济学基本原理表明:外资流入推高美元汇率,势必加剧贸易逆差——这正是其宣称要解决的现状。

作者认为,当前千亿美元关税收入与温和通胀的表象具有欺骗性。历史经验表明,关税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往往滞后两到三个季度。当通胀压力真正显现时,美国或将面临增长停滞与生产力衰退的双重打击。政策所谓“红利”遥不可及,但代价却迫在眉睫——这种时间错配正在侵蚀美国经济的现实竞争力。

文章最后警示:他国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妥协既不能确保美国成功,也无法调和其自相矛盾的政策目标。特朗普政府或将发现,对关税这把双刃剑的掌控难度远超预期。

(视频及文字:马芮 审校:齐磊 韩鹤)

【责任编辑:马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