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汨罗:“烟草绿”添彩文明罗城新画卷

湖南汨罗:“烟草绿”添彩文明罗城新画卷

来源:鲁网 2025-07-16 16: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碧波荡漾的汨罗江畔,一抹“志愿红”身影活跃,细心维护着水清岸绿。整洁的街道上,车辆有序停放,行人遵规守纪,礼让成风。社区里,垃圾分类蔚然成风,楼道清爽洁净,邻里和睦互助。商铺门前,码标价、亮证经营”成为自觉,诚信经营点亮街巷……

今年5月,汨罗市成功上榜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漫步这座江边小城,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里,有一抹靓丽的“烟草绿”清新动人。近年来,湖南岳阳汨罗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坚持将文明创建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以“636”志愿服务队为先锋力量,用“志愿红”点亮城市文明,用“烟草绿”守护民生温度,为汨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立体化”宣讲掀起文明新风尚

(“636”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讲)

“蓝色垃圾桶投放可回收物,比如干净的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等;绿色垃圾桶是厨余垃圾的家,像剩菜、果皮、药渣就该放这里……”今年5月初,在汨罗市罗城社区,一场由汨罗烟草联合举办的垃圾分类宣讲会气氛热烈。志愿者何笛瑜一边向居民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分类要点。

汨罗烟草创新构建了“线上+线下”立体化宣讲网络,充分挖掘利用各类载体宣讲文明生活理念。在线上,单位新媒体小组精心打造的《拯救王阿姨》系列短视频,幽默演绎“电瓶车禁入电梯”“垃圾分类”等生活场景,寓教于乐普及文明知识,累计播放量已突破10万次,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文明小课堂”。

线下,汨罗烟草则聚焦“进社区、进校园、进商户”三大场景精准发力。在归义社区与罗城社区,志愿者们化身“文明讲师”,开展“文明微课堂”,用汨罗话讲解“楼道不堆物”“宠物牵绳行”等公约;在汨罗市职业技术中等学校,青年志愿服务队与学校联合举办“与文明同行 为成长赋能”文明大讲堂,引导学生争当文明使者;在零售户群体中,客户经理将“明码标价”“亮证经营”等规范融入日常走访,推动商户成为文明创建的参与者。

今年以来,汨罗烟草共组织开展“文明微课堂”“文明大讲堂”“文明经营宣讲”等各类活动6场,发放《文明经营手册》300余份,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让文明新风吹拂罗城大街小巷。

“红马甲”打造城市最美风景线

(志愿者清扫社区垃圾)

清晨的友谊河畔,汨罗江风光带上,“636”志愿者的红马甲格外耀眼。他们分工协作,细致清理步道上的塑料袋、烟头等杂物,礼貌提醒晨练市民带走随身物品,并向垂钓爱好者宣传“保护母亲河”的环保理念。

在附近经营“湘汇636”零售店的湛利军感慨道:“志愿者们这么早就来义务打扫,大家看在眼里,谁还好意思随手乱丢垃圾呢?”

在汨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浪潮中,“636”志愿服务队始终冲锋在前。2025年以来,汨罗烟草紧密围绕“清洁家园、文明交通、帮扶济困”三大主题,组织开展了“文明交通劝导”“普法宣传进校园”“学雷锋、送温暖”“爱心送考”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9次,累计发动志愿者120余人次,获得了汨罗市文明办的通报表扬。

据统计,汨罗烟草共有“636”志愿者63人,每年人均志愿服务时长达到37小时。在抗洪抢险一线、乡村振兴前沿、重大活动现场等地,都闪烁着汨罗烟草志愿者们的身影。

从机关到终端的“绿色”实践

(开展下班后断电检查)

走进汨罗烟草办公区,细节之处的“绿意”令人耳目一新。楼道里,全新升级的LED节能灯散发着柔和而明亮的光线,在保障照明需求的同时大幅降低了能耗;每个开关旁,“人走灯灭”的温馨提示早已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一个使用过的文件袋,在多个部门间有序流转,物尽其用……

今年以来,汨罗烟草累计改造声控开关11个,更换节能LED灯具30余盏,并常态化开展下班后断电、断水安全检查,彻底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让节能降耗从理念落实到每一个细微处。

这股绿色低碳之风,也持续吹向零售终端。“塑膜回收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配送员在将卷烟送达零售客户手中的同时,会同步回收客户积攒的塑膜包装。这些回收的塑膜经过专业处理后实现资源化再利用,有效破解了卷烟包装白色污染的治理难题。

“现在下班随手关灯、打印纸双面利用,都成了下意识的习惯。”汨罗烟草办公室综合管理员胥梦妮说。她和家人都养成了购物自带环保布袋的习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低碳家庭”。

从理念宣讲到实践行动,从机关内部到城市角落,汨罗烟草将继续以“636”志愿服务队为纽带,与汨罗市民携手,共同描绘文明常青、幸福绵长的城市新画卷。(彭丽南)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