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7月16日电 今年以来,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
牛津经济研究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卢姿蕙(Louise Loo)表示:“受出口韧性支撑,中国经济上半年表现稳健。上半年增速仍达到 5.3%,远高于官方设定的 5%的全年目标。”
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称,尽管面临美国政府反复无常的关税措施,中国经济在上半年展现出强大韧性。
文章说,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表示,今年上半年,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比增长5.3%,高于中国官方设定的5%左右的全年增长目标水平。这一强劲表现受到中国出口的推动。尽管美国政府经常毫无预警地随意加征关税,令中国经济承受一定压力,在这一背景下出口仍成为增长引擎出人意料,凸显出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和出口行业的实力和韧性。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称, 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林恩•宋(音)表示,整体来看,中国经济上半年的表现好于预期,与“年初悲观的预期”相比,经济表现“无疑令人鼓舞”。
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家顾清扬对英国广播公司网站表示,分析师们原本预期美国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更大,但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展现出“高度韧性”。
海关总署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 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创历史同期新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中国通过增加对欧盟、韩国、日本以及东盟的出口,多元化其“朋友圈”,在上半年实现了出口的增长。6月份,中国制造商利用窗口期,多元化其供应链,总体出口同比增长5.8%,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测,相比去年同期实现了增长。
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尼克•马罗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尽管贸易战对市场情绪造成了拖累,但它并未如4月时投资者最初担忧的那样对中国经济表现造成巨大冲击。
英国《经济学人》的报道也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东盟的出口都实现了增长。报道还特别提到,今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出口激增,这表明中国先进制造业产业政策成效显著、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同时印证了全球技术发展趋势。
(编译:齐磊 编辑:高琳琳 韩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