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看着清澈透亮的水,家住开阳县米坪乡云湾村塘湾组的村民赵仁发满意地笑了。
米坪乡查看水池。
1个多月前,是另一番景象。“用水很不方便。”赵仁发说,因地势较高,云湾村长期无法获得稳定充足的自来水供应,“大家只能自行抽取山溪水或等待应急送水维持生活用水。天气一热,洗澡都不敢洗了,优先拿来做饭饮用。”
群众利益无小事。今年4月,米坪乡通过“下沉式”监督,收到云湾村群众反映的“用水难”问题,分析研判后将该问题反馈给了乡水利站等部门,积极争取专项资金28.4万元,统筹推进农村供水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新建1口50立方米高位水池,铺设8300米水管。同时,配备高压水泵和消毒设施,努力实现从“面的覆盖”迈向“质的提升”。
“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我们始终将其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推进,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严格把控工程质量与进度。”米坪乡乡长刘倩介绍,施工团队加班加点开足马力施工,在主体工程完工后,又立即对高位水池进行了满水试验,并细致地清洗消毒,确保水质安全达标,“今年6月9日,该项目全面竣工,云湾村塘湾组44户、137名村民自此告别用水难题。”
群众点题,驱动的是作风;惠民答卷,呼应的是民心。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开阳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坚持“开门”搞教育,将学习教育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紧密结合,推动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效。
在硒城街道城西村,蓝博修理厂至原县磨料厂公路约300米路面破损,形成低洼。每逢雨季便积水成患,行人寸步难行。“为解决这一难题,街道积极对接上级部门申请项目资金,对道路进行改造。”硒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艾德芳表示,项目立项后,街道安排专人负责,倒排工期,加快推进工程建设。
目前,该道路改造已完成,原本计划6个月的工期缩短为3个月,顺利赶在雨季到来之前完工投用,周边150余户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我习惯了从家骑车接送孩子上下学,这一段路程以往需要15分钟左右,而且一到雨季就提心吊胆,出门都要踮着脚走。现在,路面不再积水,骑车也不用蹚水绕路了,接送孩子只需要10分钟,街道办事效率真高!”村民陈群英对此赞不绝口。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该道路的后续管护,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城西村党总支书记谢采云表示,将继续积极响应辖区村民诉求,把为民办实事做深做实,切实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烦心事”,用心做好每一件实事,真情服务,温暖民心。
米坪乡群众水源进到家门口。
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确保查有力度、改有成效。当前,为防止问题“反弹”,该县双流镇组建了3个“民生服务交流群”,开通24小时便民热线,并在项目指挥专班设立咨询点,安排专人实时响应群众诉求,定期开展“回头看”,通过上门走访、线上沟通等方式动态掌握群众满意度。
“现在有问题在群里问一下,干部马上就回复;政策不明白打个电话,工作人员还上门讲解。”家住双流镇的村民刘大爷笑着说,“住得安心、过得舒心,这就是我们最实在的获得感!”从“被动接诉”到“主动问需”,从“单一解决”到“长效服务”,双流镇用“三措并举”的民生实践,书写着“以民为本”的温暖篇章。
坚持开门教育,在查与改的过程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判,把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学习教育成效的“标尺”。开阳积极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县委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基层,推动四大班子及各参学单位领导班子开展调研指导、走访座谈2800余次,召开群众会、坝坝会、座谈会646场次,广泛收集产业发展、用水用电、园区管理运营、基础设施建设等意见建议742条,推动解决问题750余个。
聚焦防汛救灾、农村供水、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弱项,该县组织党员干部立足岗位积极担当作为,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办理民生实事1200余件。
其中新建、改造污水管网26公里,修建应急池1座,完成东风水库杨公桥区域清淤约2.26万立方米,惠及3.4万群众;实施饮水工程28个,解决9217名群众饮水难题;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7个,新建灌溉沟渠16条、通组道路1条,解决农村群众农业生产用水、出行难问题;完善县级3家公立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2025年开展结果互认2.6949万次,减少群众费用49万余元;持续深化“平价药柜”机制,推动130家药店对大包装常用药品进行拆分销售,节约群众购药费用180余万元;围绕外地旅居游客医疗服务需求,全力打通医保异地结算堵点,率先在全省实现所有乡镇卫生院统筹区外医保系统异地结算,累计完成异地医保结算322笔;持续推动殡葬领域减项降费优服务,取消收费项目13个、降低收费项目6个,户均消费下降3951元,同比下降40.17%,大幅降低了群众治丧费用,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成效。(文/图 杨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