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守护未成年人的暑期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设计艺术学院“艺舟渡险浪·同心护清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秉持“以艺载道、以美育人”的理念,联动白沙路街道派出所,精心策划系列防溺水宣传活动。团队聚焦小学生群体,将专业特色与安全知识相结合,通过绘画、粘土等艺术形式,让防溺水意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用创意与责任为童心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慈星大楼:画笔初绘安全线,知识启蒙入童心
7月2日,团队首站走进慈溪市慈星大楼,联合白沙路街道派出所为小学生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以“知识+艺术”双轨并行:民警通过案例讲解危险水域辨识、自救互救等核心要点,团队则同步开启绘画与粘土艺术启蒙——引导小朋友用简单线条勾勒“安全小卫士”形象,用彩泥捏制救生圈雏形,在互动中自然衔接“为什么救生圈能救命”等安全知识,让抽象的防溺水要点与具象的艺术创作初步结合,为后续深度创作埋下伏笔。
环创中心:彩绘定格安全观,巧思共筑防护墙
7月7日上午,环创中心的活动聚焦防溺水主题绘画课程,将艺术宣传推向深入。在团队与民警的协助下,小朋友们用粘土塑造出更丰富的防溺水场景:有“岸边等待救援”的小人,有“划分安全区与危险区”的标识,还有“救生员巡逻”的情景。创作中,孩子们主动讨论“这个地方该不该放救生圈”,民警借机强化“专业救援”的重要性。作品完成后,孩子们分享创作思路,团队与民警逐一点评其中的安全细节,让立体的粘土作品成为串联“识别危险、正确应对”等知识的纽带,实现安全认知从理解到应用的升华。
宁大科院:粘土塑就安全景,巧手深植防护心
7月7日下午,宁大科院513会议室的粘土画制作活动,团队与民警分工协作:民警在旁随时解答创作中涉及的安全疑问,团队成员则从构图、色彩等角度引导孩子将防溺水知识转化为画面元素——有的画“禁止野泳”警示牌,有的画“同伴落水呼救大人”场景。孩子们在涂色、勾勒中主动提问“这里画深水区是不是要用蓝色?”,团队顺势讲解深浅水域的危险差异,让每一笔创作都成为安全认知的延伸,使“远离危险水域”的理念通过画作扎根于心。
此次宣传活动均以艺术为桥,联动警方力量,将防溺水知识融入绘画与粘土创作的全过程,既发挥了设计艺术专业的创新优势,又让小学生在趣味实践中构建起系统的安全认知,真正实现了“以艺载道,守护童心”的实践目标。(郑温琪)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