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通动力探索出海新范式:打造“软硬一体”全球化竞争力

在全球化浪潮与中国科技实力崛起交汇的当下,中国企业的出海之路正经历深刻变革,进入2.0时代。随着中国创新与技术全球认可度的跃升,软通动力的目标市场选择也迎来重大升级。

软通动力探索出海新范式:打造“软硬一体”全球化竞争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07 17: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7月7日电(记者 马思)在全球化浪潮与中国科技实力崛起交汇的当下,中国企业的出海之路正经历深刻变革,进入2.0时代。软通动力国际业务总裁黄立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系统阐述了这家中国科技企业基于20余年出海积淀的全新战略蓝图——以“分层推进、精准选域、生态抱团、软硬协同”为核心,依托国内成功经验与技术优势,从单一产品输出转向“产品+服务+生态”的系统能力输出,从而稳步拓展全球市场。

黄立强调,软通动力的出海根基在于其国内积累的全栈式服务能力与丰富行业实践。“我们绝非盲目出海,而是基于核心能力,即在国内硬件、软件及咨询服务领域,特别是各行业成功案例的深厚积累,去选择匹配的海外目标市场。”他分享了两个案例:在东南亚,软通动力将国内成熟的AI废钢智能判级与定价系统成功应用于某钢铁集团;在南亚,则以AI实验室+AI培训赋能+硬件产品的软硬一体方案,切实用数字技术解决当地发展痛点,推动当地技术发展。这种“分层推进”策略是软通动力多年出海总结下来的方法论——通过详尽的前期市场与客户调研,优先选择对自身成熟解决方案接受度高的区域切入,有效规避风险,确保落地成功率。

随着中国创新与技术全球认可度的跃升,软通动力的目标市场选择也迎来重大升级。黄立强调,企业当前重点锁定与中国关系紧密、发展潜力巨大的“一带一路”市场,特别是东南亚、中东、中亚等地区。选择逻辑亦高度精细化:针对消费电子产品(如机械革命笔记本),团队会精准锚定人口结构年轻化、出生率高、需求旺盛的新兴市场,如中亚、非洲。而对于欧美等成熟市场,则更注重打造差异化解决方案,避免同质化竞争。

面对出海在资金、管理等方面的现实挑战,黄立大力呼吁“生态抱团”模式。“单打独斗时代已过去,现在是生态协同出海的阶段。”软通动力自身即是最好的实践者——通过收购同方计算机获得“机械革命”硬件品牌,将其整合纳入出海战略。黄立解释这一关键决策:“软通动力作为国内最大IT软件服务商,结合机械革命领先的硬件能力,形成‘软硬一体+服务’的独特竞争力,能以整体解决方案满足海外客户对技术生态的综合性需求。”

在出海过程中,软通动力注重将“本地化”作为核心抓手,让服务在海外市场落地生根。据黄立介绍,软通动力已在全球建立14家本地公司,并搭建全球交付中心(GDC),形成覆盖广泛的本地化服务网络。软通动力在香港筹建国际运营中心,利用其毗邻内地、联通全球的优势,强化合规与运营安全团队建设,并紧密跟随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借势“国家队”力量护航出海征程。

面向海外市场,软通动力选择了在国内验证成功的七大解决方案,如数字园区、数字营销、数字艺术、智能汽车、企业管理软件等。一方面助力中国企业顺利出海,提供全流程服务支持;另一方面,将国内成功经验输出,帮助海外客户实现智能化转型。

黄立勾勒的软通动力出海战略,呈现了中国科技服务企业全球化2.0版的典型路径:从单一产品输出转向“产品+服务+生态”的系统能力输出。其依托国内大市场锻造竞争力、借力国家战略锚定潜力区域、通过并购整合实现“软硬一体”协同、以本地化运营化解文化壁垒的实践,为中国企业高质量出海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当“中国技术”与“中国方案”日益成为全球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软通动力这类企业的稳健步伐,正为“中国服务”的国际品牌写下生动注脚。

【责任编辑:何思】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