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遥远“迷你光晕”结构粒子云现身

来源:科技日报
2025-07-03 08: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天文学家探测到一个距离地球约100亿光年的“迷你光晕”结构。这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遥远的此类结构,距离是此前已知光晕的两倍。这一“宇宙探针”的发现,为理解宇宙中那些塑造星系团演化的力量提供了重要线索,标志着在探索宇宙隐藏机制方面迈出关键一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

所谓“迷你光晕”,是由弥漫在星系团内部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构成,这些粒子与磁场相互作用,发出可以从地球上探测到的无线电波。这类信号通常非常微弱,但其分布广泛,覆盖范围可达数百万光年,因此被认为是研究宇宙演化历史的重要“探针”。

新发现的“迷你光晕”正是围绕着遥远星系团的巨型高能粒子云。研究表明,早在宇宙诞生仅约40亿年后,整个星系团就已被高能粒子和磁场所包围,经历了持续而剧烈的能量过程。

由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和英国杜伦大学计算宇宙学研究所领导的团队,此次分析了来自低频阵列(LOFAR)射电望远镜的数据。LOFAR是一个横跨欧洲8个国家、由超过10万个天线组成的庞大观测网络。当LOFAR将“目光”投向SpARCS1049星系团时,意外捕捉到一个微弱但广泛的无线电信号。进一步分析确认,这一信号并非源自某个特定星系,而是来自星系之间广阔空间中的高能粒子区域。

这个弥漫的无线电源绵延超过一百万光年,正是“迷你光晕”的典型特征。“这就像我们发现了一片巨大的宇宙海洋,整个星系团长期沉浸在高能粒子之中。”团队成员形容道。而在如此遥远的距离上探测到如此强的无线电信号,意味着这些高能粒子及其背后的能量过程,在几乎整个宇宙历史上都在塑造着星系团的演化。

新发现同时也为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新的窗口。(记者张梦然)

(责编:郝孟佳、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