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专列驰骋丝路 川香西域共绘新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20 16:1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5-20 16: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18日清晨,当"熊猫专列·成都号"驶出安靖站时,车头悬挂的熊猫玩偶正对着窗外比出"耶"的手势。这趟披着国宝外衣的列车,不仅载着109名四川游客奔向乌鲁木齐,更像一条流动的"文化传送带",将川菜麻辣鲜香与西域瓜果甜润,在钢轨上搅拌成一锅别具风味的"丝路火锅"。

移动熊猫园——车厢里的巴蜀烟火。这列编号C6226次的列车,堪称铁路版的"功夫熊猫":车厢外立着2.3米高的熊猫雕塑,餐车地板铺着竹叶纹地毯,连卫生间都装饰着熊猫幼崽的卡通贴纸。特色服务让旅行充满惊喜:乘务员化身"熊猫饲养员",教游客用四川话给熊猫宝宝起名;餐车推出"熊猫宴",宫保鸡丁配着和田大枣,担担面佐以喀什玫瑰茶。在若羌站,列车员还组织了一场"熊猫模仿秀",四川大爷扭着太极步,新疆姑娘跳起顶碗舞,车厢里顿时成了"最炫民族风"的舞台。

钢轨经济带——流动的致富直通车。这趟列车开行前,沿线车站已悄然发生着变化:广元站旁的核桃合作社紧急扩建冷库,因为他们听说新疆客商对"熊猫专列"乘客带来的山货特别感兴趣;乌鲁木齐大巴扎的蜀绣摊位增加了三倍,维吾尔族商户举着自拍杆向粉丝展示"熊猫眼"刺绣技法。据统计,专列开通首周,沿线特产交易额同比增长270%。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联动:成都文旅集团与和田夜市签订合作协议,计划推出"熊猫厨神"训练营;绵阳科技城研发出可降解熊猫主题环保餐具,首批样品已运往库尔勒;就连内江的乒乓球训练基地,都开始承接新疆青少年集训队——因为"熊猫专列"乘客中有位退役国手义务担任教练。

车轮上的文化派对——钢轨串起最炫民族风。当318国道与兰新高铁在哈密交汇,两种文明在车厢里碰撞出奇妙火花。成都游客发现,和田的烤包子竟用着自贡井盐调味;新疆大叔学会用郫县豆瓣做大盘鸡,还在车厢里办起"美食辩论赛"。在吐鲁番葡萄沟,游客们举着熊猫玩偶与晾房合影,绵竹年画艺人将火焰山元素融入画作,订单排到了明年春节;库尔勒香梨合作社注册了"熊猫抱梨"商标;就连列车上的垃圾袋都印着双语谜语,成都退休教师王阿姨带着《趣味汉字》在车厢里开起识字班。这些细微变化,正在编织着更紧密的文化纽带。

当夕阳把熊猫专列的影子投射在达坂城盐湖上,这趟列车已不仅是交通工具,更像一艘行驶在陆海新通道上的"文化方舟"。它载着四川的烟火气、熊猫的萌态、国人的热情,与西域的歌舞、瓜果的甜香、异域的风情,在钢轨与风沙的交响中酿成独特的"丝路蜜酿"。车轮滚滚向前,载着的不仅是109名游客,更是一个古老文明与现代中国共同书写的开放答卷——让每趟旅程都成为文明互鉴的见证,让每次出发都通往心与心相连的远方。(何礼、罗慧亚)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