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在这充满生机的春日里,青岛台东六路小学在校园里辟出种植园,举办了别开生面的春耕节活动。此次春耕节以“数趣播种·智耕未来”为主题,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巧妙融入数学元素,让孩子们在校园劳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年级的老师们设计了简单且富有趣味性的植树活动,老师先给孩子们讲解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比如计数和信息的选取。然后,让孩子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信息来完成“种植”他们的小树苗。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到数学知识,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春耕节的氛围,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耗子们通过活动收获多多。
二年级的老师们设计了一场寓教于乐的数学节与春耕节相融合的活动——“智慧小农夫”,旨在通过春耕节这一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分一分,完成春耕节当的数学任务。在完成任务后,孩子们将亲手种植小绿植,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生命的成长。不仅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增添一份绿色的记忆。
三年级的老师们设计了一项非常有创意的活动——“生活中的对称美”用植物种子制作对称画。活动开始前,老师先讲解对称图形的概念,通过生动的例子帮助孩子们理解对称美的原理。随后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利用绿豆、红豆、黄豆等种子在画纸上创作对称图案。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主题,如自然界的花朵、动物,甚至是抽象的几何图形,通过精心布局和粘贴,创作出既富有数学美感又蕴含生命力的作品。这项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加深对对称图形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让数学与春耕的美好相遇在孩子们的画纸上。
四年级的老师们鼓励孩子们成为“数学小侦探”,去发现春耕节中的数学问题。孩子们走进校园的小农场,观察并记录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如测量植物的高度、计算种子的数量、分析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测量、统计、计算等,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巩固数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数学与春耕的奇妙结合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五年级的同学们人人争当“小小菜园规划师”。活动中同学们分组规划并设计自己的小菜园,包括选择种植的蔬菜种类、计算所需种子数量、规划种植区域的大小和形状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面积计算、比例分配、图表制作等来制定种植方案。孩子们不仅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体验到农业生产的乐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数学与春耕的智慧在孩子们的小菜园里绽放。
六年级的同学们在活动中为班级设计了一个“智慧布袋菜园”。同学们分组设计并制作布袋的装饰画,用于美化自己班种植蔬菜的布袋菜园。首先,他们需要测量布袋的尺寸,计算所需布料的面积,这是数学中的几何知识应用。接着,根据蔬菜的生长需求和布袋的容量,孩子们要计算所需土壤的体积,这涉及到体积计算的知识点。在制定种植方案时,孩子们还需考虑蔬菜的种类搭配、生长周期、灌溉需求等因素,运用比例、统计等数学知识进行优化。孩子们在实践中巩固了数学知识,他们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得以培养,让数学与春耕的智慧在布袋菜园里生根发芽。
本届春耕节作为“学科育人”的创新尝试,成功打破传统课堂边界,让抽象公式回归生活本真,为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成功范例。期待更多台六学子在这场思维盛宴中,体验劳动之美,发现数学之美,享受学习实践的过程,解锁属于自己的成长密码。 (张旭)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