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镇平:传统农业的“蝶变”之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16 17:0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4-16 17: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14日,走进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安字营镇王洼村食用红薯叶种植基地,占地70余亩的基地里,座座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绿意盎然,一垄垄红薯叶叶片肥厚、长势喜人。

采摘工人轻拨叶片,检查菜根、叶片是否有发黄、虫蛀等,然后顺着丫杈切下,熟练的修齐打捆,绑好的红薯叶被装进周转箱,搭好防晒布送进冷藏库,只待出发。收割完的大棚内,全自动水肥一体浇灌设备正在喷洒营养液,为下一茬采摘打好基础。棚间空地也被合理利用起来,种植的生菜和洋葱生机勃勃,一派春日好“丰”景。

种植基地负责人赵新介绍:“我本身都是王洼村村民,2019年回乡创业开始种植食叶型红薯叶,从包俩棚开始,到今年弄了30多个棚,这个棚目前是刚收割过在浇水,预计12天左右又能收割下一茬。今年准备稳定沉淀下客户,提高大棚利用效率,提高菜品品质,进一步开拓市场,搞好销售。”

食叶型红薯叶不仅品质优良,而且全年均可正常供应,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在种植和采收过程中需要大量用工,这也给附近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该基地已吸纳10人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

村民林强说:“我负责割完了拉出来装车,一天给个百十块钱,感觉干着怪好。”

王洼村党支部书记范国彬说:“我们村两委也会为合作社的发展做好土地、水电、人工支持,助力合作社打造红薯叶的商品品牌,将一村一品工作做细做实。”

安字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卫国介绍:“安字营镇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当前正站在农村转型的关键路口。传统的农业面临挑战,但也迎来生态优先、产业融合的新机遇。我们安字营镇党委政府将以‘绿色发展、共同富裕’为目标,推动三大转型:一是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整合资源、引进技术,做好产业升级,发展特色种植,拓宽增收渠道,让土地‘生金’;二是以区位优势为生态赋能,继续深入打造樱花大道,搞好乡村旅游,当好城区的‘后花园’;三是挖掘好‘鼓儿哼’等乡土文化,以文明乡风促乡村振兴。我们坚信,只要坚定信心、敢闯敢试,一定能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近年来,镇平县依托区位优势,深入挖掘资源潜力,围绕“主、新、特”产业布局,通过精准规划、差异布局、全链服务,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功实现传统土地资源向优质产业载体的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潜力盘活-产业升级-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图/李树娴 姜冠雅 王庆)

4月14日,镇平县安字营镇王洼村食用红薯叶种植基地大棚

4月14日,镇平县安字营镇王洼村食用红薯叶种植基地

4月14日,镇平县安字营镇王洼村食用红薯叶种植基地内,工人在采摘红薯叶

4月14日,镇平县安字营镇王洼村食用红薯叶种植基地内,工人在采摘红薯叶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