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4月16日电 近期,美国掀起的全球贸易战冲击世界经济,特别是对华高额关税引发中国迅速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国际媒体对此高度关注。
外媒分析指出,美国可能因自身政策失误陷入通胀和滞胀困境,而中国凭借强大的经济韧性和灵活的政策调整,能有效应对贸易战压力,在长期博弈中占据上风。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刊文称,中国的反制展现出中方应对贸易战的底气,更有能力应对美方发起的贸易战。
文章称,美国领导人热衷于通过加征关税展示其个人权力,而并非为实现其所宣称的经济目标。然而,这种策略在中国面前难以奏效。
中国的应对能力首先体现在其强大的内需潜力。近期,中国政府已经着手进一步促进国内消费,以弥补美国市场需求的减少。拥有14亿多人口庞大市场的内需潜力尚未完全释放,中国有能力通过优化宏观政策迅速激活消费,抵消出口受阻的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独特地位使其对美国进口的依赖大幅降低。过去五年,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促使中国加速自主创新。如今,从芯片到高端制造,中国在多个领域已实现技术自给自足。
经济研究公司龙洲经讯研究主管葛艺豪(Arthur Kroeber)表示, 供应链的韧性使中国在贸易战中保持显著优势。
文章说,除了内需和供应链优势,中国还在全球外交中保持了稳健姿态。尽管短期内可能面临出口市场缩减的挑战,但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合作持续拓展国际市场,降低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长期来看,这种多元化布局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
相比之下,美国消费者因关税战将面临更高的通胀压力。美国企业对中国的依赖度也远超中国对美国的依赖,进口价格上涨已开始侵蚀其商业利润。
文章强调,美国发动的贸易战还面临内部问题。美国近期金融市场动荡表明,美国政府无法无限制提高关税,否则将引发更大经济风险。
“如果美国政府对华贸易战的目标是让北京屈服于其权力,结果只会是挫败和失望。”
另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中国已展示在贸易战中击败美国的实力。
文章称,美国领导人发起了一场他几乎肯定无法获胜的战争。这听起来似乎“有悖常理”。毕竟,中国在对美货物贸易中享有顺差,去年出口额达4400亿美元,顺差近3000亿美元。
文章分析,中国应对贸易战的核心优势在于灵活的战略调整能力。北京通过多元化出口战略加速开拓其他市场,有效缓解压力。
此外,中国拥有强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可迅速调动资源,稳定市场信心。
反观美国,其经济脆弱性在贸易战中暴露无遗。美国消费者和企业高度依赖中国及亚洲的制成品,这种供应链优势无法在短期内被本土生产取代。
文章说,美国政府寄望新征关税每年带来7000亿美元收入。但关税战也将冲击美国进出口,关税收入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实际经济负担主要由美国纳税人承担。
美国财政状况同样堪忧,公共债务高企限制了其应对贸易冲击的能力。更严峻的是,美国货币政策空间受限,通胀压力下美联储难以大幅降息,经济面临滞胀风险。
文章认为,中国对美国的强势对等反制震动了市场。较小的新兴经济体将因美国关税及海外援助削减而受到重创。甚至可能有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为团队承受压力”表示感激。这为北京提供了扩大影响力的又一机会。
相比之下,美国政府似乎执意在经济政策、外交事务和国防上牺牲朋友和盟友的利益。
(编译:齐磊 编辑:高琳琳 韩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