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流动的“中国速度”擘画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16 15:1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4-16 15: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货运与客运的“双轨”在暮色与晨曦中悄然切换,中国铁路以一场静默的变革,再次向世界展现了“流动中国”的澎湃活力。4月9日货运调图先行启幕,次日全国铁路全面铺开新运行图,这场“双轨并进”的调整,不仅是铁路网络的优化升级,更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的生动注脚。

此次调图以“精准滴灌”式运力配置,破解传统物流瓶颈。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图定运行线增至23条,架起西南与北部湾的“铁海联运大动脉”,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往来提速;中欧班列图定线路增至93条,以“钢铁驼队”的稳健步伐为全球供应链注入“中国力量”。沈阳局新增中欧班列、跨境大宗直达列车,南京东至满洲里班列加密开行,彰显铁路从“基础保障”向“战略枢纽”的跨越。

铁路货运的“动态适配”不仅是运力的加减法,更是国家“双循环”战略的落地实践。通过多式联运班列扩容、大宗货物“门到门”服务,铁路正以市场化思维重构物流生态,降低社会成本12%的背后,是产业链韧性提升的真实写照。长三角铁路调图中,宣城—上海虹桥列车区段优化为芜湖—上海南,以“微调”实现“大便利”,折射出铁路服务从“标准化”向“精细化”的转型。而郑渝高铁“公交化”运营、成渝“1.5小时圈”的构建,则让“说走就走”从愿景变为常态。更值得关注的是,12306系统升级后候补兑现率提升至75.2%,“静音车厢”“适老化服务”等创新举措,让出行体验从“功能满足”迈向“品质追求”。

调图背后是“需求牵引供给”的逻辑跃迁。铁路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成为串联文旅、促进消费的“幸福纽带”——“熊猫专列”穿行川滇藏、“红色旅游列车”延伸至绍兴,流动的风景线正书写“诗与远方”的新篇章。

调图的深层意义在于打破地域壁垒,推动要素流动。西安至定边动车开通后,当地农产品销量激增40%;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密度提升40%,使重庆汽车零配件抵东盟时间缩短15%,内陆城市借力铁路变身“开放前沿”。长三角与成渝间新增城际班列,则让“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现深度咬合。

铁路调图不仅是时刻表的优化,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密码”。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联动”,铁路网络正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东西部均衡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中国铁路以“双轨调图”的智慧,回应了高质量发展命题。货运的“钢铁驼队”与客运的“幸福列车”并行不悖,既承载着“大国制造”的雄心,也托举起“人民至上”的初心。当铁轨上的每一次变轨都与国家战略同频、与民生福祉共振,中国发展的巨轮便在这“流动的脉搏”中行稳致远。(赵鹏、董瑞鑫)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