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细胞培养系统助力新药开发

来源:科技日报
2025-03-26 08: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3D细胞培养系统助力新药开发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维也纳医科大学和维也纳工业大学联合DOC医疗公司,开发了一种3D细胞培养生物分析测试系统,用于测试诊断治疗癌症的放射性候选药物。它根本不需要任何动物试验,就可实现自动化、快速和高精度的分析。这种新方法在新一期《核医学杂志》上进行了详细介绍。

新药和诊断方法应该是安全的,理想情况下可快速获得,但由于需要大量资源,尤其是临床前测试阶段往往会减慢进展速度。放射性示踪剂的开发,使体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可见,可用于癌症诊断。但这种耗时且成本高昂的测试通常都基于动物实验,这不仅在伦理上存在争议,而且通常提供的结果无法用于人体。

研究团队此次开发了一种生物分析测试系统。该系统使用丝基质上的人体细胞在真实条件下测试活性成分,更快、更精确且无需动物测试。

该方法将色谱原理与动态3D细胞培养相结合,其核心是由生物相容性丝素蛋白海绵制成的固定相充当人工支架,将人体细胞固定在三维结构中。一个特殊的泵系统持续为细胞提供营养,模拟人体组织中的真实条件,同时使用成像技术实时观察放射性药物应用。这使平行评估放射性示踪剂结合及细胞生化过程成为可能。

新系统能精确评估待测放射性标志物的结合特性、其靶标准确性和可能的副作用。丝素蛋白的使用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因为它具有辐射稳定性和在细胞培养中的成熟应用。在海绵之间引入筛板可减少细胞迁移并提高结果的可重复性,可精确控制辐射剂量的分布和细胞营养供应等重要因素。

新方法符合3R原则(减少、优化、替换),或能显著减少动物试验,加速放射性药物的开发,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的辐射暴露。这项开创性的技术可为临床前放射药学设定新标准,以实现更可持续和高效的药物开发。(记者张梦然)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