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 感受数学之美

来源:科技日报
2025-03-26 08: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激发学生兴趣 感受数学之美

“我们还剩一个章就可以集齐了!”3月14日中午,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大附中”)校园内,两名男生边跑边挥舞着手中的小册子,向同学炫耀。“我也快了!”被炫耀的女生也举起了手中已经盖得满满的集章卡。

3月14日是第六个“国际数学日”,北大附中第二届数学文化节在这天启幕。活动由北大附中和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北大数院”)联合打造。

数学文化节在提供一系列丰富多彩活动的同时,以“园游会”的形式设置多个好玩有趣的数学小游戏,弘扬数学文化,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面面俱圆”“找生日”“四巧板”“骰子大挑战”……数学文化节把学校变成了一个大乐园。这里有16个可以盖章获得积分的游戏,还有若干个由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馆等校外机构带来的活动展区。

北大附中数学学科长马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次游戏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北大数院也带来了好几个他们设计的游戏。“北大数院举办数学节的经验很丰富,我们的教师多次去那里‘取经’。”马晶希望,孩子们能在这些动手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并由此认识到,数学不枯燥,数学很好玩。

北大附中数学教师刘福合一直笑眯眯地看着孩子们玩数学游戏。“玩游戏,就是让他们对数学别畏难、有兴趣就可以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田刚当天下午也来到北大附中,做了一场关于数学的科普讲座。

田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学是基础学科,严谨的数学训练能培养系统性思维。这种思维是最重要的,无论一个人做不做数学研究,培养数学思维都大有裨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觉得数学是有趣的,从这个角度看,数学文化节具有特别的意义。”

田刚多次提到“兴趣”。他表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越超前学越好,小学就开始学初中甚至高中、大学的内容,这种功利化做法其实不适合孩子的成长。大学中学贯通培养,不是中学的基础没打好,就开始去学大学的知识,而是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了解大学的课程,展开探索。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孩子的发展。“人才培养方式要因人而异。”田刚说。(记者 张盖伦)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