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蓝图到通途 高铁建设正当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3-26 16:4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3-26 16: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国铁路建设战线捷报频传:渝厦高铁重庆段进入联调联试阶段、渝万高铁双流村隧道顺利贯通。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不仅彰显了我国铁路建设的强劲实力,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高铁建设按下“快进键”。渝厦高铁重庆段进入联调联试阶段,标志着这条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进入通车倒计时。渝厦高铁重庆段设计时速350公里,全长约250公里,途经重庆主城区及多个区县,建成后将使重庆主城区至黔江区的列车旅行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小时内,极大提升了区域交通运输效率。今年以来,我国高铁建设保持强劲势头,高铁网络持续加密。截至2025年3月,全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5万公里,“八纵八横 ”高铁网主通道已建成投产3.61万公里,占比约80%。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建设者夜以继日的奋斗,更是中国速度的生动写照。

运输网络构建跑出“加速度”。3月8日,渝万高铁双流村隧道顺利贯通,这为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再添重要的一笔,标志着全线隧道施工进入攻坚阶段。当前,我国铁路建设正从单一线路向网络化、立体化方向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运输通道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更加紧密。以重庆为例,随着渝万、渝昆等高铁项目的推进,重庆铁路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正加快构建 “米”字型高铁网。这种立体化、网络化的运输格局,不仅提升了运输效率,更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铁路建设实现“开门红”。今年以来,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进度快于预期,一批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充分展现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大实力和无限潜力。铁路建设的快速推进,不仅拉动了钢铁、建材等相关产业发展,更为稳增长、促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铁路建设每投资1亿元,可带动GDP增长2.6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00个。这些实实在在的效益,正在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铁路建设铺就的发展快车道,正在将中国带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从北国雪原到南国水乡,一条条钢铁巨龙穿山越岭,将发展的红利播撒在神州大地。展望未来,随着铁路网络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这条发展快车道上,中国速度将创造更多奇迹,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张明瑞、傅秋莹)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