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者:俄罗斯经济向中国靠拢是长期趋势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2025-02-17 10: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

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俄罗斯经济逐渐向中国靠拢,中俄经济联系空前紧密。从外部看,乌克兰危机、美西方制裁、中美关系紧张和全球经济碎片化等因素迫使俄罗斯在经济上拥抱中国。从内部看,俄罗斯经济正进入一种特殊的滞胀状态,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和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些因素是长期的、结构性的,因此中俄经济关系走近不是短期现象而是长期趋势。

过去几年,中俄两国经济联系空前紧密。对俄罗斯来说,在西方制裁的阴影下,中国已成为多种消费品和工业品的主要供应国。2024年前10个月,中国约占俄罗斯对外贸易的34%,而2021年这一比例仅为18%。中国还获得了进入俄罗斯汽车市场的“特权”,这助力中国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出口国。目前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汽车第一大出口目的地,2024年前11个月,中国向俄罗斯出口汽车约106万辆,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墨西哥仅有约42万辆。到2023年,中国占俄罗斯石油出口的45%左右,煤炭出口的近一半,管道天然气出口的23%。

这一系列日益增长的相互依赖关系,应被视为一种长期趋势的开端,还是只是不可持续的短期经济行为?说到底,事情的发展将取决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因素是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国对俄罗斯实施的经济制裁。目前俄罗斯是世界上遭受单边经济制裁最多的国家。虽然这并没有导致俄罗斯和西方经济完全“脱钩”,但双方的商品和资本流动已经大幅减少。例如,对德国来说,俄罗斯只占其出口总额的不到1%;德国对俄罗斯的官方出口只涉及制药和食品等极少数行业。

今后对俄罗斯的制裁不太可能完全取消。即使特朗普的新政府成功让乌克兰危机各方达成协议,且协议包括某种形式的制裁减免,西方和俄罗斯之间也不可能恢复经济联系。对企业来说,它们已经知道,随着政治局势的走向,制裁的大棒随时有可能落下,对此它们必须十分小心谨慎。

图片来源:新华社

现在俄罗斯和伊朗、白俄罗斯一样,即使在某个时候制裁减少,也随时可以恢复,这就给贸易和投资的发展造成了障碍。但从长远来看,这将大大加强中俄经济关系的发展。

第二,美国专门制定了相关法律,对在2023至2024年间与俄罗斯有交易往来的公司和金融机构实施二级制裁。这意味着那些有意与俄罗斯做生意的人可能也会面临重大影响——他们不仅将无法进入美国市场,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美元在国际支付中的关键作用,他们可能也将被迫退出其他地区市场。即使是这样的二级制裁,其威力也足以让大型企业望而却步,或不得不引入额外的检查机制——伊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二级制裁可能会对中俄经济关系的动态产生负面影响——去年,由于这一因素,中俄经济关系已经经历了挫折。

然而,这种二级制裁的威胁要想奏效,就要让中国企业相信,存在一种办法能使它们避开美国制裁。但问题在于,中美之间不断恶化的政治关系使得中国企业无论是否同俄罗斯进行贸易,它们规避美国制裁的可能性都越来越小。美国把中国视为经济和政治对手的观点必须扭转,然而这是目前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之间为数不多的共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即使完全与俄罗斯脱离接触也毫无意义,最多只能使中美之间不可避免的经济对抗晚些到来。因此,美国的二级制裁并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

第三个因素是全球经济的转型。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在经历了贸易和自由市场飞速发展的时代之后,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去全球化”的新时代,各国政府将越来越依赖保护主义,世界将分裂为几个相互竞争、相互孤立的经济集团。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加剧了这一争论。从目前的事实来看,两面的证据都有。中美之间的直接经济联系确实不像以前那样紧密,但许多其他国家正在成为中美之间的“中间商”。然而,技术标准的分歧是无法逆转的。技术标准的壁垒一旦形成,即使资源和原材料贸易仍有足够的空间,制成品贸易也将受到严重限制。此外,相互不信任可能导致替代支付系统的出现,这也将导致全球经济碎片化。在“去全球化”的情境下,中俄经济关系的发展也能得到支撑。

至于俄罗斯,它在过去几年里的表现比许多人的预期要好得多。多数分析人士估计,2024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约为3.5%到4.5%之间。然而,这种增长的稳定性值得怀疑。即使在短期内,劳动力短缺也可能成为制约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硬性因素。截至2024年11月底,俄罗斯失业率仅为2.3%,创历史新低。其经济仍然依赖于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未来几年,俄罗斯很有可能进入一种特殊的滞胀状态,其特点是高通胀、低增长率,以及与其他滞胀情况相反的低失业率和劳动力严重不足。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仍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和重要的贸易伙伴。

总而言之,推动俄罗斯经济向中国靠拢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是长期的、结构性的,几乎不可能受任何政治因素干扰。从本质上讲,中俄之间的经济关系将受到中美关系和俄罗斯经济本身演变的影响。而中美关系的影响远不仅限于中俄,也触及整个世界经济。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Duo dynamics"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唐文若

编辑:张钊

实习生万焯燃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马芮】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