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发起“新五战”,中国要下好先手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2-11 15: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近年来美国不断强化对华遏制打压,中美博弈愈发呈现复杂性、尖锐性、长期性和反复性。在新形势下,中国发展对美关系要注重加强战略统筹,增强战略主动,提升危机管理水平,避免战略误判,坚守红线底线,积极利用多边机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破解美国围堵。中国还应在经贸、科技、军事、网络安全等关键领域主动提前布局,应对美国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网络战和舆论战。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挑起对华贸易战,并在外交、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加大对华打压,导致中美关系出现滑坡式下降,从此前某些领域的“不和”发展到近乎全面“紧张”和局部“对抗”。特别是近年来,美国阻挠中国统一和发展进步的战略企图日益露骨,中美关系持续下跌。

从对华战略取向看,美国政府和战略界已将中国定位为“唯一有能力、有意愿”挑战美国和重塑国际秩序的“竞争者”,并提出“无论中国对美国发展态势及中美关系走向的预判如何,美国都认为中国真正的对美政策是竞争乃至对抗”。从美国两党立场看,2019-2020年第116届国会和2021-2022年第117届国会分别推出了620项和860项涉华议案,而第118届国会仅在2023年一年内的涉华提案就有616项,超过了第116届之前任何一届国会两年任期内的总数;美国会众议院下设相关委员会还创下2023年2月28日1天内连续通过10项反华亲台议案的纪录。可以预料,美国未来对华战略中的对抗性色彩仍将延续,甚至走强。

从遏华动力看,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焦虑加剧是其加大对华遏制力度的主要动因。疫情、财政赤字、高通胀、工业空心化等问题给美国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也促使美国继续将中国视为“替罪羊”,对华采取强硬政策。另一方面,美国自以为在实力上对华尚具有“优势”,仍从“实力的地位”——或者说“强权即真理”的思维出发打压中国,并继续打着“中国威胁”的幌子,全力动员盟友在国际上对华展开围堵。换句话说,既然“难以直接改变中国的发展轨迹”(从中国内部和平演变不成功),那就“塑造中国周围的战略环境”(恶化中国的外部环境)。美国竭力策动“脱钩断链”等事实表明,其宁愿付出一定代价,也要迟滞中国实力的快速上升。

图片来源:东方IC

总之,新时代中美关系的性质已发生转变,中美摩擦和矛盾的加剧难以避免,竞争和较量的方式将出现新的变化。中美博弈将呈现出愈发明显的复杂性、尖锐性、长期性和反复性,靠妥协、搁置分歧,或单纯靠经济交往来维护中美关系稳定的经验已不再完全适用。因此,新时代发展中美关系的重点,是要防止两国关系失控和发生冲突。原有的以合作共赢来促进中美关系的主线,需要变为合作与斗争、增信与制衡相结合来管控中美关系的综合思路。要把美方驱动的中美恶性竞争、“零和”博弈对抗,转变为中方力促的良性竞争与多维博弈,使中美关系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

在指导思想上,中方应遵循习主席有关发展中美关系的三条原则,继续敦促美方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加强对话,以慎重的态度管控分歧,以互惠的精神推进合作,以负责的担当加强国际协调。同时,坚决反对美方恶意侵害中国主权、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恣意剥夺中国正当发展权利的企图和行为。

在政策实施层面,首先是注重对元首外交及其他高级别双边沟通对话机制的综合运用。直接的高层沟通对处理政治、安全、科技等敏感议题尤为关键,有助于加强危机管理与战略沟通,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沟通,避免误解和战略误判。其次是深化中美务实合作,加强在经贸、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人文、执法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与美方开展军事交流,做多做大互利成果,并为两国在更广泛的地区和全球性议题上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基础。第三是进一步探索和明确两国竞争与合作的界限。这既需要通过外交和国际法理等途径来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又需要寻求双方在共同利益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上的处理方案。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在具体事务操作层面,也要调整思路,变被动反应为主动布局。首先是处理好台湾问题。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不会放弃“以台制华”策略,甚至还会变本加厉地助台挺“独”。中方必须坚决反击美方继续“切香肠”等伎俩,更加积极主动地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对美方阐明红线底线,保持对“台独”分裂势力的高压态势,持续加强军事斗争准备。

其次是增强抵御美国干扰破坏中国外部环境和破解美国围堵的能力。中国可在不断深化与各国双边合作的同时,积极利用联合国、G20等国际多边场合,中国与东南亚、中亚、南亚、中东、非洲、拉美、南太平洋、中东欧等地区之间的多边对话合作机制,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带一路”倡议等平台,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纽带,加强同各国的联系,巩固和扩大“朋友圈”。同时,切实增强对内对外政策的相互适应性,通过国内政策的微调来回应国际关切,进一步提升国际形象。另外,通过加强与美国的盟友,特别是那些与中国有深度利益交融的周边国家,以及在贸易、气候变化等方面与美方持不同意见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打造合作共赢样板,牵制和破解美国推行的“联盟围堵”“小多边围堵”等战略。

最后,中国应在关键领域主动谋局布势。当前美国对华打压已逐渐扩展至所谓的“新五战”领域,包括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网络战和舆论战。对此,中国应下好先手棋,以己变应万变。

图片来源:东方IC

在经贸金融领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关键策略,通过增加人民币在国际交易和金融储备中的比例,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并积极推动数字货币的应用,尽可能降低美国可能发动金融战的影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抢占产业变革制高点,扩大内生动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既要让更多美国企业感受“融进”之利,更要让其认清“脱钩”之害。

在科技领域,要着力健全完善科技体制,进一步激发国内创新动能,发展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以减少在科技战中的脆弱性。

在网络安全方面,要加强对国内网络基础设施的保护,提升对外部攻击的防御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和相关规范准则的制定,以争取话语权。

在军事安全领域,中方也需要在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加强中美军事交流和危机管控机制建设,累积互信基础,防范和化解冲突风险。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中文版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中文版标题为 "On the front foot"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