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2024年在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持续火爆的“China Travel”,也就是“中国游”,在2025年初仍在持续发酵。过去一年多来,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外国人6488.2万人次,同比上升82.9%。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他们领略中国美景,体验中国文化,享受中国美食。
2025年农历蛇年春节,在中华大地上欢度春节的,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入境游旅客。
北京京郊,蛇年元素的花灯、打铁花、火壶、风火轮等表演让法国游客赞叹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春节期间,深圳接待入境游客118万人次,同比增长18%。
上海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93%,为当地旅游消费市场带来了新亮点。
海外游客光顾的不仅有大城市,还有小城市小村落。在江西,沿着高铁线路的游玩体验让海外游客深度体验中国人的春节;在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民间艺术体验与艺术表演令海外游客大呼过瘾;在湖北赤壁的羊楼洞古镇,喝一杯青砖茶,春节别有风味。
2024年以来,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中国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到中国探亲访友、旅游观光。
目前,中国已同26个国家签署全面互免签证协定,对38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入境免签,对54个国家人员实行240小时过境免签,开放口岸从19个省份的39个,增加到24个省份的60个,并将停留范围从原来的一省一市为主,扩大到允许跨省跨市旅行。2025年2月10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宣布实施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云南西双版纳免签政策。持续优化的免签政策,吸引了更多海外游客来华旅游。
中国旅游研究院总统计师马仪亮:“我们原来也做了个测算,外国游客在中国,2024年平均去的城市两到三个。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很多外国游客是大老远跑过来玩一次。如果局限在一个地方,确实对很多游客来说不是很方便,所以扩充区域作用是很明显的。”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航空和邮轮进出境口岸。2024年,上海边检总站共查验入境外籍人员456万人次,是2023年全年的2倍,其中,免签入境外籍人员数量167万人次,是2023年全年的4.7倍。
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入境查验大厅,办理免签、过境免签手续的旅客络绎不绝。
由于距离的优势,“去上海过周末”在韩国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上海的武康大楼路口,随处可见打扮时尚的韩国年轻人在拍照留念,这条充满历史韵味的老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成为了韩国游客心目中的“必游之地”。
据上海边检总站统计,自2024年11月8日我国对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以来,截至2025年2月6日,上海边检总站在浦东、虹桥两大机场口岸查验上海与韩国往来客运航班5000余架次,查验韩国籍出入境旅客数量37.3万人次,环比增长近六成。
敞开国门,只是第一步。
缩短候检时长、推行自助申报,开通更多国际直飞航线、扩大两小时高铁出行圈,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提升支付便利……从硬件到软件,一系列改革让更多人来到中国,看见中国,感受中国。
因入境游而火起来的,不仅有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我国各地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是很多外国游客争相打卡的目的地。
在河南洛阳,周末的龙门石窟人头攒动。
一行七人的旅行团来自一家日本的公司,得益于2024年我国对日本等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他们公司将此次团建活动目的地选在河南,深度体验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几天来,这些游客不仅惊艳于文化遗产的恢弘与壮观,也体验到在中国游玩、生活的方便与快捷。
为了方便海外游客游览,河南的这些景区升级了进入景区的刷卡系统,与以往需要到现场窗口售票不同,现在可以凭个人护照购票,外国游客刷护照就可以直接入园。
海外游客到中国,除了观赏壮丽的中国美景,体验特色的中国文化,吸引他们的,还有地道的中国美食。
在四川成都的川菜博物馆,这些年轻的海外游客为自己的旅程增加了独特的味道,他们在这里不仅能了解川菜文化,还可以换上厨师服装,自己动手炒一份宫保鸡丁。
亲手炒出中国菜,这样的经历对于他们来说非常独特。
海外游客的增加,是机遇,也带来挑战。如何接住这“泼天的流量”,各地的出入境管理机构和旅游景区也在不断提质升级,提升服务质量。
湖南张家界为打造良好城市形象,在全市37个景区,实现中、英、韩文标识标牌全覆盖,编印中英韩《张家界旅游指南》、多语种旅游宣传资料,为游客自由行提供帮助。
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边检入境执勤现场开设了中国公民通道、外国人通道等多类型通道,提高外国游客的通关效率。
海南三亚通过设置外汇兑换便利站、推动外籍游客入住便捷办理等措施,提升入境服务,吸引外国游客。
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到中国游玩,享受旅途的同时,他们也把自己在中国的见闻发布到社交媒体,成为中国形象的宣传片。
他们沉醉于中国瑰丽的自然风光,记录中国的历史文化古迹。
他们惊叹中国高铁的速度与舒适,赞叹城市地铁的方便与快捷,震惊于中国的现代化水平。
他们体验智能装备,惊喜连连。
他们羡慕中国的整洁与安全,点赞中国人民的友好与热情。
他们发布中国城市的独特景观,引发海外网友的评论与好奇。
持续火热的中国游,不仅推动着文化和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也为自主开放写下生动的注脚。
国家移民管理局外国人管理司副司长柳佳:“我们诚挚邀请更多外国朋友从线上走到线下,亲身来到中国,全方位感受新时代中国之美。一方面让更多的外国朋友来到中国,感受到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感受到开放、繁荣、安全、有序的新时代中国;另一方面,以实际行动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信心。”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游持续火热的背后,是一个热气腾腾的中国,是一个魅力中国。外国游客在体验中国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随着各项政策和旅游设施的日益完善,相信会有更多外国朋友来到中国,更好地感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历史沧桑、“水光潋滟晴方好”的自然壮景、“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先进科技,以及“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