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蓝小康:看好上游资源的投资机会和高股息资产

来源:中新经纬    2025-01-18 19:52
来源: 中新经纬
2025-01-18 19: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4年,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关键一年,与此同时,全球秩序也正经历深刻重塑,多极化趋势加速。在全球波动加剧的市场环境下,注重安全边际和企业内在价值的价值策略风格的优势愈发凸显。

作为价值派基金经理的代表之一,中欧基金蓝小康拥有超13年投研经验和超7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其投资框架兼具“自上而下”的宏观视野和“自下而上”的个股选择,擅长在宏观经济不同产业的繁荣与衰退周期中挖掘低估值、高质量的公司。

凭借稳健平衡的价值投资风格,蓝小康过去几年在震荡的市场中取得优异成绩,多阶段超额收益显著。近期,他深入分享了市场观点,基于长线的宏观思考,从全球视角对2025年作出市场研判。

中欧融恒平衡2024年业绩同类第一,超额收益显著

蓝小康现任中欧基金价值组组长、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目前管理4只公募产品。

蓝小康独立管理的三只产品,在2024年均取得了20%以上的收益率,业绩均位列同类前5%。中欧红利优享混合A2024年收益率21.36%,超额收益17.3个百分点,位列同类排名前5%(22/480);长期业绩亦表现良好,近五年收益率69.81%,超额收益达71.39个百分点,位列同类排名前15%(52/431)。

中欧融恒平衡混合A的2024年收益率达22.58%,超额收益11.64个百分点,位列同类排名第一(1/46)。中欧价值回报混合A的2024年收益率为21.1%,超额收益10.02个百分点,位列同类排名前5%(86/1718)。

蓝小康参与共同管理的中欧价值发现混合A多阶段跑赢业绩基准,过去三年收益率-3.19%,超过业绩比较基准8.06个百分点;过去五年收益率44.72%,跑赢10.26%的业绩比较基准(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4年9月30日)。

蓝小康拥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材料学博士学位,具备强大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研究经历,投研能力圈较为宽广,深度覆盖周期、金融、科技、消费与医疗等诸多行业板块,兼具广度与深度。蓝小康在2024年三季报中表示,其在持仓结构上延续了以往的关键词:稳增长、高股息、一带一路、上游资源、重化工业、国企、港股。

价值投资的坚守者:复杂环境中的变与不变

蓝小康的个人价值投资体系经历了持续的进化和迭代。2011年进入证券行业后,蓝小康从行业研究员做起,逐步积累对产业周期和个股价值的深刻认知;2016年,他加盟中欧基金,加入曹名长牵头搭建的价值组。

回顾职业历程,蓝小康表示2016年之前自己“股票思维”更重,当时更关注高弹性、讲故事的成长股,但等到市场环境出问题,才发现那些公司的基本面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在与同团队长期坚持价值投资的曹名长交流后,蓝小康意识到,成长性再好的公司,如果估值特别贵,最终都会跌回去。此后,他的投资天平逐渐向低估值倾斜,成为价值派的中坚力量。

在多年的投资中,蓝小康形成了均衡稳健的投资风格,不拘泥个股,通过把握宏观周期和长久期资产追求组合整体性价比。在他看来,估值比行业增速更重要,如果一家公司的高增长换来的是很贵的定价,它的风险收益比就会变差。他尤其强调“现金流是企业价值的根本”,如果企业没有稳定现金流,那就没有久期,而做投资最看重的就是久期,因为“剩”者为王。

当前,面对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对企业价值的判断是否需要相应调整?蓝小康对此认为,未来经济结构和动能模式确实会发生明显变化,中国经济从过去依赖资源消耗、政策支持逐步转向精细化、技术驱动型、更市场化的发展,企业发展比拼的是管理效率、团队文化、技术能力、信息化等。整体上,拥有阿尔法优势的企业会坚持下来,原来依靠贝塔的企业将慢慢退出。

展望2025:从全球秩序到中国机遇

当前,世界变局加速演进,深刻重塑着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蓝小康指出,关注全球秩序变化,对投资框架的调整至关重要。

“世界各国间原有的经济分工关系正在改变,多极化趋势加速。中国从原来的中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高端消费品牌发展。”他表示,在这一背景下,投资框架需要给予宏观判断更高的权重,同时做好应对汇率、资产价格波动的策略准备。

展望2025年,蓝小康对中国资本市场充满信心。他认为,当前股市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蕴藏着较大的修复空间;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央国企等低估值资产将迎来长期配置价值。同时,他看好上游资源领域的投资机会,黄金、工业金属以及煤炭、石油等和经济相关度高的资产将成为高股息策略的重要组成。

此外,他提醒投资者关注全球系统性风险,特别是源自欧洲的市场波动,或将引发美国市场风险;应在国内经济企稳的背景下,合理布局优质资产,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万可义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