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29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逝世,终年100岁。
卡特于1977年至1981年出任美国第39任总统,在中美建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其任内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卡特在任总统期间未曾访问中国,但在此后近30年间,他访华十余次,为增进两国间的相互理解、促进关系持续改善不懈努力,他称自己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卡特的前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1972年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启。卡特上任后,极具远见卓识地继续推进中美正常化进程。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一决定不仅为两国此后几十年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也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印证了他当时的判断:“我今晚宣布的这一决定将对两国人民带来长期的巨大福祉。”
卡特总统的这一前瞻性决策顺应时代潮流,源于他对当时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中国的角色在未来只会更加重要”。
然而,近年来,美国国内不断炒作中国是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还声称中国意图取代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对此,卡特是少数保持头脑清醒的政治家之一,他以理性眼光看待中国的经济实力,并努力缓解由意识形态驱动的对华敌意。卡特指出,中国的发展不仅得益于理性的投资决策,也受益于长期的和平环境。2019年4月,特朗普曾就中美贸易关系问题与卡特通电话,卡特在通话中提到:“自1979年以来,你知道中国发动了几次战争吗?零。而我们一直在打仗。”卡特指出,美国在军费上“浪费了3万亿美元”,而中国没有将一分钱浪费在战争上,中国已拥有1.8万英里的高铁。目前,中国高铁总里程已达4.7万公里。
卡特主张,美国不应视中国为对手,而应认识到中国在朝鲜半岛无核化、中东和非洲战后重建、反恐和反极端主义、调解国际争端等许多全球问题上发挥着关键作用。他在2018年12月发表在《华盛顿邮报》上的文章中写道:“应对全球变暖的艰巨斗争需要两国的积极参与,美国应该重返《巴黎协定》,与中国在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上展开合作。”
对于美国日益高涨的关于中国试图挑战美国霸权、削弱其全球影响力的言论,卡特深表忧虑,称其为可能导致新冷战的“危险观念”。他指出,在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上存在的误解和误判可能会升级为军事冲突,甚至引发全球性灾难。卡特认为,中美关系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坚信美国和中国需要共同建设未来,为了两国,也为了全人类”。
卡特引以为豪的一项中美合作是两国间的学生交流计划。他曾写道:“邓小平问中国能否派出5000名留学生,我回答说中国可以派10万名。”此后数年间,两国之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学生跨境流动。在2020-2021学年,有近32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高校就读,约占在美留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大有裨益,也有助于推动卡特当初决定与中国建交时所追求的“和平事业”。
卡特执政时期中美关系的突破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中美双方应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项原则,走出一条新时期正确相处之道,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2月31日社论
原文标题:Incoming US administration should carry forward Carter's legacy as a friend of China
编译:赵双莹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