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峡:倾心帮扶 偏远山沟吃上文旅饭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2-20 09:5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12-20 09: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天是星期天,光县城里就有三四拔人来这里游玩,接待很忙。”12月18日,虽然天气有点寒冷,但在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桑坪镇桑坪村土地岭沟却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开农家乐的阳天军忙前忙后招待来自各方游玩的客人。

土地岭沟是桑坪村一条五六公里长的偏僻小山沟,共有3个村民小组,570多口人。这里过去乱石成堆,杂草丛生,路两旁,杂物乱放,垃圾遍地……是一个不让人待见的地方。近年来,该沟拓宽了道路,清除了垃圾杂物,修建了广场和游园,路两旁种植了花草树木,昔日脏乱差的小山村成了“出门见景、推窗见绿”的“世外桃源”。2024年,该村作为先进典型,在南阳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现场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俺村土地岭沟的变化,离不开县司法局的倾心帮扶。”桑坪村党支部书记杨祖伟如是说。

西峡县司法局作为对口帮扶单位定点帮扶桑坪村。在帮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土地岭沟虽有着很好的环境资源,但由于没有利用、管理好,成了没人愿意前往的脏山沟。为了改变山沟的面貌,司法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领班子成员和机关负责人多次到村里走访、调研,和村组干部一起开会研讨,利用“板凳会”、“饭场会”等形式,倾听群众意见,制订出了土地岭沟环境整治方案。

环境整治的首场战役在岭根组打响。战役打响之前,为了增强群众对环境整治的认知程度和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司法局帮扶人员和村两委干部带领该组群众代表先后到回车、卢氏、栾川等地参观,学习外地人居环境整治经验。

“外地的经验让我们在思想上产生震动,思想一统一,大家的劲头都调动起来了,上工不用喊,有多少人上多少人。”岭根组组长阳天朝说。

岭根组的群众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男女老少齐上阵,清垃圾,整杂物,在乱石滩、刺架窝、垃圾坑上修建花池花带、广场游园,发动民间匠人凿木造景,修凉亭、建入组木牌坊……大家从家里带来食材,由组里老年妇女掌厨,晌午在一起吃上一顿热乎乎的大锅饭。吃了一锅饭,大家心更齐,干活的劲头更加高涨。干活的工群众义务出,需要的水泥、建筑材料、机械司法局和村里协调解决。一年多时间,投工2000多个,修建广场2个,游园3个,治理河道2000多米,打造生态廊道1500米,对住房进行立面改造。小山村一经妆扮,“丑小鸭”成了“俊天鹅”,外地人听说后,都纷纷前来打卡、游玩,仅当年“五一”小长假,平均每天就有5000多人涌向这里。

“人家岭根组齐心协力把家园建得那么好,咱们也不能落后。”半沟组群众代表阳国红找到该组组长,说。

一花引来百花香。岭根组的变化让半沟组和沟口组的群众也坐不住了,在司法局和村两委的统一规划指导下,也动了起来,学着岭根组,支起了“同心锅”,干起了集体活。半沟组7户人家带头募捐了1万多元,在羊肠沟口,垒河堰,治河道,修建游园。在每家每户门口修菜园,建花园,率先在全镇开展“一宅变四园”行动。沟口组也出动人力,清除路边垃圾,种树栽花,修建了集蓄水与美化环境融为一体的截潜流。因该沟过去道路狭窄,不能满足当地群众出行,2024年,司法局和有关单位协调,争取项目资金,拓宽、硬化了该沟5公里通村道路。同时采用集体出资一半农户出资一半的方法,硬化了通户道路。

路畅景美,不光节假日有人来游玩,而且平日里也人来人往。岭根组的阳天军率先投资30余万元,在自家设计得别有风格的小院里,搭起了蒙古包,端出了地方名吃“地锅鸡”;并把自家的土房子粉刷一新,改建成民俗,受到游客的好评。村民的土特产不出村就能卖出去了,民俗、餐饮也发展起来了……

“近年来,县司法局为我村土地岭沟的变化不但出智还出力,先后资助水泥400余吨,现金帮扶30余万元,协调项目资金500余万元……”说起司法局的帮扶,杨祖伟滔滔不绝。

如今土地岭沟,一座座农家小院白墙灰瓦干净整齐,一条条水泥路平坦宽敞,山泉潺潺穿村而过,河道两边花团锦簇、苍竹青翠,山更青、水更绿、景更美,产业兴旺,人民幸福,一片欢声笑语在山沟里荡漾……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