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看西平  文明花开幸福城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10-22 12: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是该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西平县以打造“十县建设”为目标,着眼移风易俗新气象、文明西平正能量,整合资源,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润物无声中传播新思想、培育新风尚。

敬老爱老暖人心 孝善文化看西平

慈孝文化润民心,文明乡风扑面来。 10月11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西平县2024年“百岁老人千岁宴”敬老爱老移风易俗主题活动在西平县民政局社会福利中心举行,活动从当地100多位百岁老人中邀请10位百岁寿星代表参加,当10位百岁老人被儿孙推着轮椅到达现场时,现场掌声雷动。老人们欢聚一堂,身着唐装,笑意盈盈。

面对大家如潮水般的关爱和祝福,几位百岁老人脸上笑开了花、笑出了激动的泪水,纷纷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大家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感谢自己孝顺的儿孙们。与此同时,西平县各乡镇通过多彩活动庆重阳,传递孝老亲情。

让孝善文化浸润村庄每一个角落。西平县100多位百岁老人,每人都有自己的“长寿秘笈”,大家从身边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倾听着“孝老爱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潜移默化中得到孝善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汇聚成一股强劲的崇德向善正能量,感染更多的人去体味真、弘扬善、享受美。

桑榆不道晚,唯因孝德代代传。西平县将孝善文化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的精神力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深入挖掘“百善孝为先”文化内涵,大力弘扬孝善孝道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村史馆里说变迁 乡村文明看西平  

绿树成荫花满蹊,屋舍俨然路畅通。10月金秋,走进西平县的各个村史馆,一幅幅浓缩的村庄历史文明传承画卷和大自然的秋晖水乳交融。这里陈列着的老照片、旧农具、传统手工艺品等,见证了乡村的变迁与发展。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展品,不仅勾起了老一辈人的回忆,也让年轻一代对家乡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时代文明新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盆尧镇于营村党史馆,承载着村史的展示功能,成为基层党员干部、普通群众溯源历史、增强党性、传承文明、汇聚动力的党课阵地。柏城街道皮庄社区村史馆展示内容丰富,分为村情概况、党魂融聚、姓氏源流、民俗民风、技艺传承等部分,设有农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历史文化等展示区,全方位展现了皮庄社区的历史、人文、自然、产业特色。董桥村乡村记忆博物馆在嫘祖镇董桥村,馆内收集整理了60余件实物和100余幅图片,通过图文并茂、实物展示的方式,把董桥村的历史沿革、名人轶事、村规民俗等一一展现出来。

村史馆作为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移风易俗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全县各村百姓勤俭创业、建功新时代的教育基地。通过展示乡村的传统美德、良好家风家训,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村民们在参观这些各具特色的村史馆的过程中,感受着先辈们的勤劳、善良和智慧,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启发。村史馆还成为了村民协商议事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村民们可以共同讨论村里的大事小情,制定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

西平县村史馆的建设和发展,为乡村移风易俗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它不仅是乡村历史的“博物馆”,更是乡村文明的“新课堂”。

文化惠民润心田 文明实践看西平

加强宣传引导,遍开文明之花。每逢节假日,西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及各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举办文艺汇演、电影展播、创意手工、戏曲专场、非遗展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丰富假日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据统计,仅9月30日至10月7日,西平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开展文化活动共37场,其中线上活动6场,线下活动31场。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西平县将进一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各级所站,加大文化投入力度,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更加突出文化惠民、文化亲民的特点,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升级,让文化的阳光照亮群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婚丧嫁娶新风尚 移风易俗看西平

10月15日,走进西平县宋集镇宋集村,家家门前绿意盎然,道路平坦干净,彩虹文化墙点缀村庄,不少村民在广场唠着家常,幸福写在脸上。

西平县多举措推动移风易俗。环境整治无死角,为新人举办集体婚礼,树孝老爱亲典型,树丧事简办典型,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厚养薄葬”良好风气逐步形成。开展“节约餐饮示范单位”“节俭之星”评选活动,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好人好标杆,温暖一座城。西平县有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00余人荣获“省市县好人”称号,评选文明家庭1.1万余户、移风易俗示范户6000余户。一个个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身边榜样,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建立“积分超市”积分激励机制、结对分包联动机制、监督考核机制等长效机制。在“积分超市”里,村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行为均被记入“积分存折”,激励群众以“德”换“得”。实行县乡村组干部包片、党员代表包户五级分包联动机制,着力破解了低俗婚恋观、索要炫耀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问题,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

坚持原则纠“四风” 清廉文化看西平

在思路上求创新,在载体上求突破,以文明乡风引领社会新风尚,以“清廉之笔”绘就乡村振兴美好画卷。近年来,西平县纪委监委立足清廉西平建设,将廉洁文化元素串珠成链、连点拓面,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清廉村居建设紧密结合,深化作风建设、净化基层生态,坚持纠“四风”与树新风同步发力,以点带面成风化俗,推进移风易俗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清廉力量。

文以化人,廉以润心。移风易俗离不开廉洁文化的熏陶浸润。该县纪委监委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整合乡村清廉文化资源,打造出山镇廉政文化广场、郝刘廉政文化主题游园等群众“家门口”的廉洁文化示范点42处,推动廉洁文化走进群众生活,沁润人心、化风成俗。将勤廉故事、移风易俗、以案促改专栏等整合为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墙建设内容,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

党政同责践初心 文明城市看西平

党政同责“硬核”保障,夯实文明之基。上下同力共干,细节彰显真情。为了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西平县成立了县委书记任政委,县委副书记、县长任指挥长的移风易俗指挥部。出台《关于解决农村“十化”突出问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一个问题一名常委、一个专班一套方案,县有调度员、乡有组织员、村有宣传员、组有示范员、户有实践员,处处都有服务员,构建移风易俗时时、处处、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

以民为本不忘初心,作风扎实温暖如春。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中心,打造了于营村、赵寺村等150多个移风易俗示范村和陈老庄村、皮庄社区等120余座移风易俗馆,设立移风易俗主题公园81处,建设“好人”宣传栏、移风易俗景观小品397幅,培育“公益红娘”“衣旧情深”“孝善文化”等64个文明实践品牌,北关社区免费爱心粥被评为全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西平县始终坚持为民、靠民、惠民的创建初心,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程、人民满意的幸福工程、助力基层治理的系统工程,统筹推进,持续深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社会治理等相融合,突出重点、科学统筹,推动乡村更加繁荣和美,促进乡村治理体系日臻完善,为西平率先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奋力谱写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和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