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业发展的蜿蜒巨藤之上,一线女工人一直像一段妙曼的花枝,她们或如茉莉般清丽,或如牡丹般热烈,传承着代代相续的精神,点燃着生生不息的火焰。
在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70年代的丁扬,把青春奉献在生产线上,顶住艰苦环境和技术变革的重压,用无怨无悔的坚韧,为工厂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新生代的丁彩媛接过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凭借知识与创新,在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中勇敢前行,续写属于新一代工人的荣耀篇章。
老一辈:一代坚守者的缩影
丁扬是70年代出生的一名女工。少年时满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入工厂,成为一名普通的生产线女工。
这里曾是她的一切,这位70年代出生的女性老职工,从青涩少女到两鬓微白,她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在了这条生产线上。在那个年代,厂房简陋、设备落后,工作环境艰苦,女工们常年忍受着高温、噪音和粉尘的侵袭,但没有人退缩。
2012年,楚雄卷烟厂易地技改搬迁。面对设备更新、操作规程变革,丁姐没有止步不前,退居后勤。她冲在最前线,一边学习新技术,适应新的生产流程;一边解决着工作地搬迁带来的生活上的难题。她深知,工厂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技术的革新与人员的共同努力。她也相信,只要扎根一线,用心做事,总能找到新的突破口。丁姐在岗时获得过多次劳动竞赛的奖励,并多次被聘为三级操作师。直到退休那天,丁姐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最后一次为生产线的正常运转奔波忙碌。
图1 丁杨做好传帮带
图2 丁杨为新工进行现场讲解
丁姐的退休,标志着60、70年代一线女工人逐渐走下历史舞台。她们大多数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在岁月的磨砺中,依靠着无私奉献和刻苦耐劳的精神,为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她们的身影逐渐淡出,但她们的精神永不褪色。
新生代:一线岗位上的希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车间迎来了新一代的工人。这些年轻的女工,生于互联网时代,长于知识浪潮,她们有着与上一代截然不同的成长环境和职业理念。她们不再满足于“老黄牛”式的工作方式,而是希望将现代科技和先进理念带入到传统工业生产中。
丁彩媛,就是这些新生代工人中的一员。她是一位90后女孩,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成为一名生产线上的女工。在许多同龄人眼中,小丁的选择似乎有些“另类”,有人不理解她为何放弃光鲜亮丽的城市生活,去做一名“平凡”的工人。但小丁认为,投身生产一线,不是落伍,而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她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工厂注入新的活力。
图3 丁彩媛在车间一线
进入工厂后,小丁迅速展现出了她的才华和专业能力。一方面跟随车间的老师傅们熟悉工艺流程和岗位职责,另一方面积极研讨车间设备原理和操作方式。结合专业知识,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流程。小丁的努力得到了车间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她用实际行动打破了“新一代工人不愿吃苦”的偏见,成为了工厂新一代一线女工的缩影。
图4 丁彩媛做好生产调度
图5 丁彩媛与同事讨论
接力:一线女工的新时代传承
从丁姐到小丁,从70年代到新时代,一线女工的接力棒在默默传递。巧合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姓氏,她们的身上,映射出的是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中,两代女性工人不同的风采和相同的坚守。老一辈女工人用她们的勤劳和坚韧,为国家的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新一代女工人则在传承前辈精神的基础上,带着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先进的知识,向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迈进。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一线女工的精神在不断传承与发展。新时代赋予了新一代女工人更大的舞台。她们不再只是单纯的劳动者,而是带动企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丁姐和小丁的故事证明,无论身处哪个年代,一线女工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她们的努力和付出,终将成为工业长河中一段璀璨的历史。(图片由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李熔灼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