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评理|用“友岸”取代中国?美国的盘算只会是一场徒劳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9-05 12: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美国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们出于战略及经济的考量,正在推动美国企业及其他西方跨国公司将其业务撤回美国,即所谓的“回岸”,或是怂恿他们将生产供应链撤出中国,转移至美国眼中的“友岸”。

美国所推行的这套“去风险”战略,打的是在产品及供应链层面“减少对华依赖”的口号,扯的是“应对国家安全威胁”的大旗,但其真正目的,却是要弱化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打压限制中国的发展。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对华发动贸易战、持续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之外,拜登政府还在不遗余力地强化与印度的关系往来。

通过加强与印度的经济联系,鼓励双方在信息技术、太空探索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加强合作,拜登政府意在遏制中国的领先优势,从而拖住中国发展的步伐。通过将印度打造为“替代选项”,拜登政府则试图进一步削弱中国在全球产业及供应链中的重要性。

但这一战略似乎并未取得实际进展。《华盛顿邮报》近期的报道显示,中国的供应对印度制造业来说仍然是至关重要。尽管美国有意让印度减少与中国的商业联系,但印度经济对中国进口产品的依赖性却正在增加。

根据印度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倡议”的数据,印度自中国进口的增长速度是其总体进口增长速度的两倍,已占印度从电子、可再生能源到制药等行业进口的近三分之一。

鉴于印度此前还对中国投资采取过种种限制,如今的这一动向可谓是惊人的。直到最近几个月,印度政府似乎才软化了对中国投资者的态度,发布了新的指导方针,加快审批中方人员的签证申请。

“为促进印度制造业的发展,推动印度加入国际供应链,印度不可避免地需要将自己融入中国的供应链中。”近期,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马赫斯瓦兰在其经济调查报告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美国媒体报道称,就连拜登政府的高级官员们也觉得,目前,认为可以将中国的产出排除在美国供应链之外,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此外,美国主导的对华去风险战略,只会让全球供应链不必要地拉长,且变得更加复杂,从而严重拖累全球经济的增长。

中国之所以成为全球商业界的首选,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与活力。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还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这也解释了为何面对华盛顿方面再三呼吁“回岸”,许多跨国公司仍然将中国视为其关键市场及制造业基地。

因此,尽管美国政策制定者们将印度视为限制中国发展、减少美国对中国产品及供应链依赖的重要合作伙伴,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还是证明,美印在这方面的合作收效甚微。

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们确实应该考虑一下继续这种“去风险”战略是否明智了,他们应该做的,还有抛开所有那些意识形态的包袱——哪怕只有片刻功夫——然后认真去想想,到底什么才真正是对美国有益的。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9月5日社论

原标题:'De-risking' efforts and exercise in futility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