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补汉工程送电成功 助力水利建设新飞跃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8-30 15: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群山重叠,层峰累累,一座座高耸的铁塔矗立于绿浪滚滚的林海中,群峰之中,一条条银色的线路与之相连,塔与线的交织,在楚天大地绘出壮阔诗篇,承接着国家电力大动脉。

8月23日下午5点,引江补汉工程谷城段110千伏石花变35千伏间隔出线成功送电,标志着引江补汉工程保康段、谷城段的电力供应体系实现了质的飞跃,国网襄阳供电公司为顺利推进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供电保障。

引江补汉工程是国家水资源配置重大战略工程也是缓解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压力改善中线受水区生态环境的重大生态工程,工程实施后可增加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调水量提高中线供水保障能力向工程沿线供水缓解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问题有力支撑汉江流域和受水区绿色发展。

据悉,2022年7月7日引江补汉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汉江输水线路总长194.8公里全程采用隧洞自流输水引江补汉工程在襄阳境内起点为保康县店垭镇终点为谷城县冷集镇引江补汉工程(谷城段)途经紫金、石花、五山、冷集等4个乡镇全长约59公里工程总投资约187亿元。

“孤岛问题”解出最优项

变电站增容扩建过程中需要对原高压室及开关柜进行改造,涉及的工程繁琐,耗时长。由于110千伏石花变电站周边的35千伏大峪桥、鞍子垭、红马简易配电站配网转供能力有限,存在“孤岛”供电问题。如何在能够解决“孤岛问题”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石花供区工业、附近居民的影响,成了国网襄阳供电公司的心头大事。

该公司按照“能转必转、能降必降、能带必带”的理念(即:利用带电作业能转供的必转,优化作业工序压降停电时长的必降,利用发电车、发电机能带的台区必带),确定目标分解任务,开展桌面推演,细化每个环节,采用单元划分工作小组、分时段完成,多部门联动最终将工作时户数由计划2300个压降至53个。结合石花增容新增配网间隔,利用分段和多电源点方式优化石花配网互供能力,解决“孤岛”供电问题。

同时为确保运行安全可靠供电,襄阳公司对每一条线路负荷情况、线路质量情况、用户类型、用电特性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通过优化组合制定了转供“一线一案”,并深入现场明确了改接需要实施的工作内容、实施方式、实施时间节点、牵头负责人等,确保方案实施有序。利用带电作业新装11台配网自动化开关,实现了负荷改接和倒方式过程中用户“零感知”。

“电力快道”跑出加速度

谷城县山多岭密,地势陡峭,风化岩遍布,引江补汉工程施工供电项目沿途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施工机械设备往往会预留充足运输时间。襄阳段按照工程进度计划用电时间为8月底,但部分施工机械设备比原计划提前到场。

“我们希望尽早在计划前用电,以便开展施工机械设备安装和调试,为后续施工提供保障。”项目业主单位南水北调汉江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到。

时间紧,任务重,又恰值迎峰度夏之际,为高标准完成这项工作,尽早实现供电,襄阳供电公司作为该项目牵头和组织单位,迅速采取行动,建立内部协同机制,组织各部门全程参与,召开推进送电前期工作协调会议,结合停送电计划时间,倒排竣工检验、供用电合同签订、计量装置安装于验收时间节点,分解责任,为确保顺利供电奠定了扎实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各单位积极沟通,加强协作,通力配合,引江补汉工程顺利成功送电。

“供电目标的顺利实现,离不开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一线工人的艰苦付出和努力”,国网襄阳供电公司营销运营中心业扩报装班主任肖飞说。

引江补汉工程谷城段顺利供电,标志着工程建设进入了又一个崭新的阶段,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将为工程建设注入澎湃动能。“在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后续我们将继续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从严、从细、从实管理,狠抓责任落实,确保项目供电安全、稳定、可靠,为扎实推进引江补汉工程高质量建设提供强大动能和有力支撑”,肖飞说。

该项目进一步提高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能力,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后每年可向汉江中下游补水6.1亿立方米工程输水沿线补水3亿立方米大幅提高汉江流域及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图片/郭天慧 覃紫荆)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