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新泉:中国经济增速符合预期,应对增速波动足够包容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7-18 17: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波动,但总体上仍符合预期。这一稳定表现,既是政府实施有效政策的结果,也是经济韧性和市场活力的体现。

一、中国经济增长符合预期

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中,虽然经历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结构调整的挑战,但依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速。2023年GDP126万亿元,比2019年的99万亿元增长27万亿元,平均年增速达6%。这已经是相当出色的成绩。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经济高度对外开放,也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循环,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世界范围来看,从2008年之后,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增长通道,连续10多年在2-3%区间徘徊。中国经济减速既有国内经济总量基数提高所带来的自然下坡,也受到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影响。但是,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增长仍然显著高于世界经济增长,其结果是中国的GDP在世界GDP中的份额不断提高。按照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2023年中国在世界GDP中的份额已经提高到18.5%,比2013年的13.58%提高了将近5个百分点。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主要来源于结构升级和优化

自新时代以来,中国一直高度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根本逻辑就是要减少对资源投入的依赖,而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这一点在制造业中体现的尤为显著。近期有美国经济学家撰文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唯一制造业超级大国。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出中的占比已经达到35%,已经超出所有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总和。按增加值计算也已经达到30%,达到美国的两倍左右。而且这一增长势头在近年来仍然在持续。而与此同时,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的份额却是不断下降的,2023年制造业占比已经降至26.18%,而服务业占比升至54.6%。这也就意味着,即便中国的国内资源已经更多地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但由于生产率的提高,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以及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仍在持续攀升。

这正是得益于中国政府和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升级方面的巨大投入,国家对供给侧改革的强调、对创新型经济的倡导、对新质生产力的鼓励,激发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自主技术和品牌的开发、向微笑曲线两端奋进的动力,并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化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我国近年来在新能源产业特别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快速崛起就是一个最佳的案例。依靠电动汽车出口的带动作用,我国在短短几年时间,先后超越韩国、德国、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大国,并迅速向世界第一汽车强国的目标迈进。汽车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现代工业技术集大成者,也是公认的最能体现国家制造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在汽车工业上的快速崛起,可以说是我国数十年工业发展积累的总爆发,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世界工业强国之列,也为我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奠定了重要的产业和技术基础。

从需求侧来看,我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不断降低,国际大循环的相对重要性下降。我国的货物贸易依存度从2006年最高点的64%已经下降到2023年的33%。我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最高点9.95%已经下降至2023年的1.42%。这意味着我国早就不依赖出口驱动,经济增长更多依赖于国内市场循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显著。中国不是世界经济不平衡的主要根源。从2010年开始,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从48.91%增长到2019年的56.02%,只是在疫情爆发之后又出现了回调的趋势。

三、应对经济增速波动要有足够的自信和镇定

面对经济增速波动,我们既要对经济减速有充分的预期,也要有足够的自信来保持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在过去几年中,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一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场化水平,提高经济活力。同时加大对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推动创新和技术研发方面,政府通过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积极推动贸易多元化,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以有助于分散风险,还能提升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三是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市场开拓,增强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应当说,我国在维持和巩固供给端的经济增长动力方面已经采取了众多积极有效的举措,并且已经进入收获期,我国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我国在生产端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足以应对国际风云变幻。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应当将工作重心放在消费端,放在加快建设国内大市场、努力畅通国内大循环上,要把经济增长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首先,由于外部环境的持续恶化和不可预测性,我国对外贸的依赖度将不得不进一步降低。我们也很难直接影响外部需求,因此应当适当调低对外贸数据的期望,不要过分强调出口数据,而要把重心放在提质增效上,避免各个地区、各个企业之间为争夺出口市场恶性竞争、降价降质,损害我国产品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

其次,要加快畅通国内大循环,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要通过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降低地方政府与本地产业的利益关联,推动产业跨地区整合和全国消费市场的统一。

再次,要致力于提高居民收入,尽快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收入倍增计划,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提高劳动收入占比,进而激活国内消费需求,加速国内大循环。

最后,要适度放松监管,营造更加宽松的社会氛围。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放开搞活,赋予市场主体更大的灵活性,赋予消费者更大的自由空间。增加国家法定节假日,要求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带头制定灵活假日安排,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