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精益制药 筑新质生产力|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药工程分会召开2024年学术年会

智慧精益制药 筑新质生产力|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药工程分会召开2024年学术年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17 14:4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17 14: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6月17日电 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药工程分会于近日举办了以“智慧精益制药,筑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年学术年会,本次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药工程分会承办,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工程学院、浙江大学药学院、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陆军军医大学和西南大学共同协办,围绕中药制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发展新质生产力设置了三个专题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地龙,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主任庄乾竹,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大会主席程翼宇教授以及医药领域专家学者、知名制药企业代表等3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医药产业的创新前沿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在视频致辞中高度肯定中药制药工程分会的工作成绩,并对其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同时也提出了建议,希望分会继续聚焦打造好中国药,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进行了新一届中药制药工程分会聘书颁发仪式。据悉,大会前夕中药制药工程分会完成第三届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新一届委员146人,程翼宇当选新一届名誉主任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工程学院院长李正当选新一届主任委员。

陈士林院士分享了题为“科技创新与中药研究底层核心技术”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以基因组学为主的生命科学,结合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主的计算机科学以及材料科学,将有可能揭示中医药的奥秘,使其在新的科技背景下得到更清晰地解读和理解,科技融合发展为深入解析中医药的精髓和优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并分享了其团队成功实例。

程翼宇教授就“智慧制药科技前沿”作主旨报告,他指出,中药制药行业正面临转型,高质量发展要求迫切,尤其是生产设备更新对提升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他介绍了如何从经验制药向科学制药迈进,第三代药品智能制造技术在中药领域取得突破,实现了全过程的数字化、信息集成化、质量控制模型化和测管控一体化,推动了中药生产的现代化。

陈地龙局长对本次年会在重庆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全面总结了重庆中医药产业的现状与挑战。他表示,重庆正在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提出建设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市药监局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促进产学研用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产品上市。

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重庆市重点培养的创新中药企业之一,将“智慧精益制药”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太极实业(集团)副总经理、医药研究院院长罗诗遂表示,中药制药工程技术创新是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希望与专家团队合作,建立质量控制与先进技术体系,解决重大科技问题。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推进智能技术与精益管理融合,中药设备与智能管控技术融合,数字技术与医药制造融合,打造产业大脑,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

此次学术年会不仅为专家学者和业内同仁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还展示了产业发展的前沿动态。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智慧精益制药理念的贯彻落实,将加速推进我国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共同推动医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