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首个碳普惠主题大会召开 助力绿色未来

2024年6月7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碳普惠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碳普惠助力绿色未来"主题会议在"阿拉善SEE气候周"期间举行。

2024首个碳普惠主题大会召开 助力绿色未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07 18:0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07 18: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6月7日电 2024年6月7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碳普惠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碳普惠助力绿色未来"主题会议在"阿拉善SEE气候周"期间举行。这是2024年碳普惠领域的首场主题大会,吸引了全国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企业代表参加。据了解,会议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碳普惠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其可持续发展。与会嘉宾从各个层面分享了工作成绩和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专家共议 碳普惠发展

在会议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际顾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指出,自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党中央和国务院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规划。各级政府和企业也都在积极响应,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他强调,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既在于其本身,也在于其对生产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碳普惠是通过数字创新来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一种新的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指出生活消费端的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比例。因此,从需求侧进行减排非常重要。鼓励通过碳普惠机制推动绿色生活方式,以促进消费端减排,并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双碳"目标。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曾红鹰表示碳普惠取得显著进展,碳普惠是环保宣教的起点和公众参与的有效途径,利用技术手段完成了个人绿色生活数字化定量的工作,便于大家参与、衡量和感知,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绿色低碳行为带来的成果。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委会荣誉主任委员唐丁丁指出碳普惠是全球概念,在中国也受到国家的重视。并展望了碳普惠推进绿色金融和以及碳普惠与碳市场的协同发展方面的发展,他还对中国碳普惠实践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出了建议,指出应该大力推动碳普惠,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强调了准确定位碳普惠,创新应用形式以及持续发展碳普惠的重要性。鼓励形成有效的碳普惠市场供给,拓展更多碳普惠机制方式,建立高质量的碳普惠体系。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张继栋强调了碳普惠在推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表示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技术能力、优化运行流程以及加强合作与交流等措施,更好地利用碳普惠机制,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中华环保联合会碳普惠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陶岚在会议上详细介绍了过去一年在碳普惠领域的成绩,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取得的成果包括发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标准报告,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碳普惠服务,带动企业用户减排,实现政企碳普惠联通。此外,专委会还积极参与了COP28,联合国环境大会等国际活动,向世界讲述了碳普惠的中国故事。

会上,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绿普惠发布了《中国碳普惠发展与实践进展报告(2023)》,为碳普惠行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为向新当选的碳普惠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们颁发了证书,期待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共同推动碳普惠领域的发展。

政府和企业碳普惠实践案例展示

在碳普惠实践分享环节,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副书记贾建增指出,北京在碳普惠工作中开展了多种创新实践,显著推动了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并介绍了北京绿色生活服务平台-"绿色生活季"和"碳中和示范店"商超碳中和示范的"北京模式"。

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晓琼分享了泸州市碳普惠平台"绿芽积分"的案例,该平台覆盖了12个减排场景,具有特色的积分兑换奖品和环保公益活动,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并上线了地市级碳普惠大型活动碳中和功能。

日照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崔华波介绍了山东省日照市的碳普惠平台"碳惠日照"以及其在减排方面的成果。平台积极创造了"千乡万绿"、"无废城市"、"海好有你"等多种场景,并在餐饮、景区等领域探索碳普惠机制,引导各方共建积分商城。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董事长何锦峰分享了四川成都"碳惠天府"的案例,并介绍了"点点"碳中和服务平台在四川碳普惠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平台将继续优化服务、拓展场景、加强合作,吸引更多公众和企业参与,推动四川乃至全国的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

深圳星火绿色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燕龙介绍了深圳碳普惠体系的建设背景、工作方案、创新成效和公众端的碳普惠应用程序,以及深圳市碳普惠减排量签发和交易,助力大型活动碳中和的案例和碳普惠在科普教育领域的实践活动。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刘静分享了学校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生态环境教育的本科高校,在学校开展校园"碳普惠"的实践案例,其中,学校碳普惠特色包括将"绿色积分"转换为学生毕业学分,分年级设置参考标准,纳入到学生评奖、团员推优政策,在学校兑换校园文创、环保礼品、校园优惠券等实物,这样的方式在学生心里种下了绿色的种子。

饿了么副总裁、首席食品安全运营官田西艳分享了饿了么"e点碳"的碳账户减碳实践和100个低碳"盒"伙人计划,助力7000万用户的四个低碳小习惯,包括小份餐食商户超过100万,无需餐具超过17亿单,商圈拼团配送占80%,环保小票减少用纸50%,让"绿色助推"成为习惯。

美团骑行公共事务部品牌负责人于更尔分享了美团骑行城市绿色低碳出行经验及实践。她指出,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美团单车和电单车全年骑行里程达96.83亿公里,减碳量达51.68万吨,成果显著。美团骑行与减碳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深度合作,并在北京、哈尔滨、山西等地积极探索合作路径并举办活动,未来美团骑行将持续助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形成。

此次"碳普惠助力绿色未来"会议的成功召开,为各方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碳普惠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区域联动合作,共同推动碳普惠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共建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责任编辑:于涵】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