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固始:在汗水与果实交织的田野上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20 16: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淮河之畔,金黄碧绿交织的田野展现夏日辛勤与丰收的画卷。5月20日“小满”之际,麦熟需抢收,绿肥需耕翻,水稻待栽种。眼下河南固始各地农户抢抓农时,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作为河南的东南门户,固始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近年来,固始县以发展农业产业为抓手,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前提,合理规划布局,大力做好小麦、水稻等支柱产业文章。

麦浪翻滚 夏收在望

在固始县三河尖优质弱筋小麦高标准示范基地内,麦穗逐渐由绿转黄,正处于成熟、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放眼望去,麦浪翻滚,黄绿交接,成片的麦田与绿树、民居、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我们这个基地种植了小麦一万零五百六十亩,今年的产量目前来看还不错,基本可以达到(每亩)400公斤以上,预计还有十天到十二天就可以开始大面积收割了。同时我们准备了两万多吨的仓储,40多台大中型联合收割机以及近百辆运输车辆,全力以赴备耕备割。”5月17日,固始县粮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该基地负责人孙朝晖说道。

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控作物实时生长情况;科学质检、智能温控、科技防虫等让粮食的“住房”条件越来越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在科技智慧的加持下,该基地产出的小麦不仅高效增产品质好,还吸引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卖出了好价钱。

在固始县粮油集团公司5G仓储智能化指挥中心,该公司总经理田向东详细地介绍了田间综合监测、气象监测、病虫害监测、苗情长势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粮情监测、仓储安防监控一体化的大数据平台。

“现在,智慧农业核心设施已应用于田间地头,大粮仓插上了‘科技翅膀’,书写出一张张春耕智慧答卷。”田向东说道。

同时,为确保夏收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农民适时收割,连日来,固始县根据粮食安全生产主动性的要求,结合实情,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多方协调,保障农业生产所需的“物、机、人”应用尽用,全力以赴打好夏收夏种这场硬仗,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夏种正当时 田间播种忙

在保障夏收工作的同时,固始县各地夏种工作同步展开。

在该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洪埠乡黄港村,十多台播种机正紧张地开展田间作业,这里正在推广水稻旱直播栽培。

水稻旱直播简化育秧、插秧环节,直接种肥同播。种子下地后注入薄水,三叶一心时灌溉。此法使水稻生长直接、根系发达、抗旱抗病,改变传统种植模式,适合土地流转和大机器播种,简便高效,受种粮大户欢迎。

“旱直播技术经多年示范,技术成熟,产量不低于甚至高于机插秧;我们选择了固始高标农田示范区的建设这个项目,与地方政府和水利部门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在黄港和街道两个村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种植。目前该示范区标准高、设施完备,具有显著优势。”河南省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晔说道。

从高空俯瞰,机器在水田里来回穿梭,所过之处留下一行行翠绿秧苗,整齐划一的秧苗把田间装点得生意盎然。

田间劳作的李大爷高兴地说:“现在机器种植,比以前只靠双手耕种,轻松了不知道多少。我们的劳动强度显著降低,有效作业时间也延长很多。”

据了解,固始县作为河南省第一水稻生产大县,水稻种植面积长期稳定在180万亩以上。眼下,全县各地全力推进夏收夏种工作,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夏种及时到位,争取实现全年粮食高产丰收。

“夏收夏种周期短、时间紧、强度大,事关夏熟丰收、秋收质量。固始县将按照时间节点,全力以赴,扎实推进,确保夏粮丰收、不误农时,坚决打赢夏收夏种攻坚战,让三夏工作迈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为秋熟丰收打下夯实基础。”固始县相关负责人说道。

农业生产,一头连着大国粮仓,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在固始县,汗水与果实交织辉映,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愿景日渐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