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找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数字发力点

来源:光明日报
2023-09-08 08: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光明论坛】

新一轮科技革命向纵深推进,数字化浪潮势不可挡,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强调“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我们必须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持续以数字技术引领驱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聚焦数字赋能党建,建强基层治理“主心骨”。党的基层组织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基层治理中居于主导地位。用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关键在于基层组织对数字化的理解和把握。一是打造具有数字化思维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基层组织的带头人,是全体党员的“领头雁”,处于关键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应抓住基层治理中的这个“关键少数”,将数字化元素纳入“选育用管”全链条,提升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数字治理能力。二是推进基层党组织数字化建设。强化数字技术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运用,利用数字技术打造基层数字党建平台,通过群众广泛使用的社交工具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坚持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引领带动作用,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收集处理群众意见,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坚持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依数据执行,强化数字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增效赋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导向,把准数治融合“方向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推进数治融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导向,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驱力。一是提升人民参与数字治理能力。数字技术发展迅猛,但数字社会却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作为基层治理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数字素养决定着其在数字时代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应强化教育培训,使数字技术成为实现人的解放的有力工具,提升群众参与治理的质量。二是激发个体参与数字治理积极性。任何个体在数字化时代都处于无限链接之中,这也为个体深度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这要求我们以群众参与为中心,利用数字技术拓宽个体参与治理的渠道。三是优化数字治理服务效能。基层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治理的成果。应强化服务意识,推动基层各领域数字转型、智能升级,以数字技术为社会治理提质增效,让群众共享更加丰富、便捷、普惠的数字生活。

突出数据基础支撑,紧抓数字治理“关键点”。数据是数字化治理的关键所在,在数字化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一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聚焦5G基站、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基层数字化治理环境。二是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把握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治理安全等基本规律,加快建立数据相关制度体系。创新政府数据治理机制,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的治理模式,形成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的数据要素治理格局。三是释放数据要素的治理价值。探索“互联网+基层治理”模式,强化大数据精准赋能,确保信息动态、矛盾纠纷、任务要求等的及时传送。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掌上办”“指尖办”成为基层治理服务的标配,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坚持系统思维方法,用好数字时代“金钥匙”。整体性、系统性、连通性是数字时代的突出特色,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必须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社会、发现问题、把握规律。一是统筹治理主体。充分利用数据优势,把基层各级党组织、政府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个人等作为一个整体有效链接起来,加快形成“党建引领、数字赋能、乡呼县应、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凝聚基层治理合力。二是全面把握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治理的导向。问题的产生是不分领域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应把数据优势转化为对问题的全面把握,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破解治理难题。三是突出系统集成。以数字技术推动基层治理各要素有效贯通,挖掘释放数据潜能,增强数据要素的共享性普惠性,推动社会治理的扁平化、差异化、精细化、系统化,构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基层治理格局。

(作者:陈东辉,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马芮】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