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从重庆发出,通过铁铁联运线路直达马来西亚巴东勿刹的货物顺利运抵,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国家、中南半岛的运输大通道辐射范围进一步延伸,为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有力支撑。(新华社)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随着各方的共同努力,以重庆为起点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日趋成熟,正联动西部,拥抱世界。行千里、致广大,从“一个点”、“一条线”到“一张网”,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新通道”将见证着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也必将给中国及沿线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惊喜、更多福利。
一个点,打造交通要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朝发白帝城》中就出现了描写重庆山高水远的诗句。山高,是重庆的困境;水远,是重庆的机遇,依托陆运+水运的联运方式,西部陆海新通道应运而生。2017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相较传统运输方式,“水铁联运”不仅能缩短10-20天的运输时间,更充分利用了现有水路线路,最大程度节省了运输开支,也就节省了货主所需缴纳的运输费用,蝴蝶效应引发的一系列现象,成为了西部陆海新通道逐渐壮大的原因。一边是水运的出口,一边是陆运的进口,作为交接点,重庆“水铁联运”的运输方式使他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交通要塞。
一条线,打造开放桥梁。重庆是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对内,重庆可通过陇海、沪昆、焦柳、京广等线直达长江经济带;对外,重庆可通过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国际线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一条条路网线相连,陆海新通道已逐渐成为沿线各地区的“经济大动脉”。数据显示,6年时间里,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增长了49倍,重庆物流园区企业增加了5200家,税收增加了54亿。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大量的整车、农副产品和原材料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发展的前景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在眼里,从“吸睛”到“吸金”,西部陆海新通道为重庆构筑了一个经济“强磁场”。
一张网,打造世界舞台。如果说,《“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铺设了一张“施工图”,那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则似一个“指南针”。据了解,川渝两地长寿区、梁平区、邻水县等7个区县与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签订了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合作协议,西部陆海新通道又融入了新的血液,迎来了“区县班列”时代,合作开放共赢不仅仅是对外、也是对内。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牵头人”,扩大每一个“朋友圈”才能让发展的红利惠及百姓。抓住用好机遇,在西部陆海新通道这张“施工图”上,一副人民安居乐业、交互川流不息、区域经济繁荣的景象正在上演。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从一个点到一张网,西部陆海新通道所勾画的美好“蓝海”,正在向我们奔来。(蒲诗琴、陈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