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成县:山村变水乡 美景拓富路

夏至时节即将到来,吹响了农家夏收夏种忙碌日子的号角。陈院镇位于成县西北部,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卢沟河、陈庄河、七盘河三大水系和库容45万立方米的卢沟水库,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成县重要的产粮区,素有成县“北后粮仓”的美誉。

甘肃成县:山村变水乡 美景拓富路

来源: 中国农村网
2023-06-13 09: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夏至时节即将到来,吹响了农家夏收夏种忙碌日子的号角。6月10日,在甘肃陇南市成县陈院镇卢沟村的“旱改水”现场,昔日的小块旱田变身波光粼粼的大水田,全镇党员干部和农民们在水田里来回穿梭,抢抓当前气温适宜的有利时机,将一株株秧苗插进田地里,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土地提质,“粮田”变“良田”

“今年实施的旱改水项目共425亩,首次在山间乡村实现高品质的水稻种植,为抢抓农时,我们发动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齐下田,将在一周内完成全部插秧。”陈院镇党委书记张平良介绍说。

陈院镇位于成县西北部,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卢沟河、陈庄河、七盘河三大水系和库容45万立方米的卢沟水库,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成县重要的产粮区,素有成县“北后粮仓”的美誉。

该镇虽有丰富的水资源,传统的旱田种植却是靠天吃饭,群众生产受制于天气,加之农村主要劳力基本全部外出务工,条块化的小田不便于大型农机的耕作,土地产出比不高,群众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土地撂荒的现象。

今年以来,该镇在县自然资源部门的支持指导下,立足卢沟村地势较低的地理优势,采用“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投入资金160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农田整治、修复灌溉水渠、新修田间机耕道等多种措施,实施了旱地改种水田,发展优质冷水稻,在盘活土地的同时,也确保了粮食种植面积。

“耕地旱改水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耕地的质量等级,而且通过改善土壤、排灌等措施,整合零星地块,形成‘小块并大块’,实现路相连、渠相通、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的新型农田耕作模式,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破解了耕地碎片化、耕作不便、土地撂荒等问题。同时,大型机械能够进田耕作,大大降低了劳动用工成本,提高了土地效益。”张平良说。

从旱田变水田,不仅盘活了水土资源,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有效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而且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推进了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产业增效,“增产”又“增收”

陈院镇牵头与农业合作社、农户进行对接,宣讲土地流转政策,明确流转标准,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同时,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接受农户流转,再流转给经营主体统一经营。公司统一化的经验方式解决了卢沟村多年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小而散、不连片、产量低的劣势,能有效增加土地产出,得到更大的生产效益,并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是一项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

“我们村原来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每年收入也就是几百块钱。现在改种水稻,预计第一年亩年产大米1000斤左右,按照每斤2.5元计算,每亩收益在2500元,不但产量增加了,而且收益也增加了。”陈院镇卢沟村党支部书记冯小成说。

通过公司化统一经营的方式,不仅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提效,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而且公司统一进行整地播种、病虫害防治、机械收获等,采用科学种植方式、田间管理,降低了农业种植成本,提高了产出效益,大幅提升了土地的经营水平,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杨五是卢沟村村民,丈夫常年外出打工,家中缺乏劳力,种地对她来说很辛苦且收益不是很高。在合作社流转土地统一经营的动员下,她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又在合作社打工,同样是在地里干活,但收入却提高了很多。她说:“我家的2.5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有20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在家也没事,来地里干活,每天还能挣到100块钱贴补点生活,现在生活好多了。”

“往年的夏收夏种时节,不但要抢抓有利天气收割、打碾、晾晒小麦,还要购置大豆种子、化肥,找人耕种,每天忙得直不起腰,收入也没有保证。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还能在附近安心打工,收入增加了不少。”卢沟村村民杨勇辉说。今年,他把家里3亩耕地流转给村合作社,收到了2400元的土地收益,他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出外打工每年还能增加几万多元收入。

增收的不止农民群众,卢沟村以村集体土地和壮大村集体资金入股公司,每年不仅村集体资金利息收入,而且还有经营分红收入,仅旱改水项目就壮大村集体资金5万元,随着后续项目的陆续实施,村集体经济收入基础将不断夯实。

发展提速,“丰”景变“钱”景

青山如黛,四野葱茏。在卢沟村的田间地头,青山绿树与蓝天白云、山间微黄的小麦、墨绿的玉米相互映衬,稻田里波光粼粼,农人们的忙碌身影、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绘就了一幅别具一格的夏日田园画卷。

自项目规划设计之初,该镇就坚持以农业生产为主,融合乡村生态旅游共同发展为辅,利用陈院生态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有利优势,推动农业+旅游、农业+田园、农业+养生、农业+电商、农业+产品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形成集民生效应、经济效应、生态效应、社会效应为一体的陈院城郊服务型农业美丽经济带。围绕这一目标,将重点依托卢沟水库打造稻作公园、研学基地、康养小镇,大力发展农家乐和民宿,带动城郊游,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们将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模式,以连片稻田为重点,通过开展水稻插秧体验、稻田观光、绘制农耕文化墙、打造特色民俗农家乐以及开展“一粒米的成长”主题农事研学体验活动等特色系列活动,吸引各地游客来陈院打卡观光,将卢沟村稻田打造成网红景点,实现特色产业与自然风光的有效衔接。”张平良介绍说。

陈院镇以“北后粮仓、多彩陈院”为发展定位,以打造高效农业经济综合体和融合乡村生态旅游为核心,在山间乡村“种出”新田园,在田园里“种出”新风景,不但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改善了农田环境,重塑了美丽乡村底板,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陇南市成县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抢抓政策机遇,以耕地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片区规划引领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旱改水”项目,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为助力乡村振兴赋予新动能、增添了新活力。

(京公网安备)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