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消失二十多年的“身份”,终于找回了

来源:中国网    2023-04-17 14:27
来源: 中国网
2023-04-17 14: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人民警察为人民 尽心尽职为群众。”近日,宁海县公安局大佳何派出所里多了一面写有这样字样的锦旗。

事情的原委还要从去年的3月26日说起。

当日,家住宁海县大佳何镇石门村的袁先生忧心忡忡的来到大佳何派出所户籍窗口,急切地询问道:“我叫袁某某,我和老婆张某某一直生活在这里。我老婆的身份信息怎么会没有了,你们警察一定要帮我把身份信息找回来啊!她需要办低保的!”

“你不要着急,我先查查看。”负责接待的辅警胡玲玲一边安抚袁先生的情绪,一边根据他提供的信息敲打着键盘。随着回车键的反复落下,始终“查无此人”的系统回应,让袁先生再次陷入了焦虑。

“你稍等下,我去查下纸质档案。”话音未落,胡玲玲就去了户籍档案室。可是找了许久,除了袁先生的相关户籍档案,唯独不见张女士的只言片语。

到底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户籍难道凭空而飞了?带着疑问的胡玲玲当即将该情况报告了所里。

闻讯赶来的民警童一桅在同袁先生交谈中获悉,早在1992年的时候,张女士就随着丈夫袁先生从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来到了宁海。30多年来,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的张女士,并没有因为身份问题而对生活造成影响。日子久了,也就忘了户籍的事情。时光荏苒,年过六旬的张女士,身体每况愈下,生活也变得拮据,于是想到了要申报低保及农村医疗保险。也正是在这申报过程中,张女士发现自己的“身份”消失了。这个始料不及的消息,顿时让张女士一家不知所措。

于是就有了袁先生来派出所为妻子寻找“身份”的一幕。

为了能尽快帮助张女士找回“身份”,大佳何派出所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就安排了安排社区民警多方走访村社干部和邻里乡亲收集相关佐证,并与陕西省太白县警方取得了联系。

经过多方的调查求证,张女士“身份”丢失的原因也很快被找到。原来,张女士的家人当年只知道张女士嫁到了浙江,但长年未联系,并不知晓张女士的确切落脚和生活境遇。到来2000年以后,赶上公安机关的户籍档案管理开始由纸质化向数字化转变。面对当地警方的户口核查,张女士的娘家人认为出嫁随夫,就没有要求保留张女士的原户籍。也就是这个时候,张女士的户籍被注销了。

30多年时间,张女士已然成了地道的宁海人,大佳何派出所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她嫁到宁海的证明材料,却对她“原身份”鞭长莫及---户籍的恢复需要本人前往原籍地派出所办理。

数月时间一晃而过,没有“身份”的张女士在疫情下,未能前往老家申报户籍恢复。了解到该情况的大佳何派出所所长应必辉向张女士夫妻做出了“我们来解决”的承诺。

“我们同当地派出所进行了多次的沟通协调,不仅把自己收集到的材料交过去,还根据他们的要求不断的补充了新资料,但疫情的阻隔、原始材料的灭失、知情人的查证、身份的验证、政策的落实……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两地警方只能靠线上的不间断沟通来推进求证进程。”大佳何派出所所长应必辉介绍。

春去春又回。在大佳何派出所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传来了张女士可以恢复户籍的好消息。

今年4月初,张女士前往属地派出所顺利完成相关办理手续归来后,其家人就带着锦旗赶到大佳何派出所分享自己的喜悦和表达感激之情。

为张女士找回“身份”由衷感到高兴的大佳何派出所,以最快速度为张女士完成了户口补录工作后,又马不停蹄地在行政审批科的指导下,对其户口迁入进行了申报。

接过身份证的那一刻,历时383天的“身份”寻找,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有了“新”身份的张女士,再也不必担心它会去哪了!

4月13日,迁户宁海成功,并当日领取到宁海籍的身份证。(胡跃春)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