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人心,话发展——青岩镇龙井村“围炉夜话”拉开帷幕

瓦屋山下,龙井泉边,夜色正浓。一处农家院坝内,炉火烧得正旺,火光映红了围炉而坐的龙井村村民,也隐约照亮了村子依山而建的道路。

围人心,话发展——青岩镇龙井村“围炉夜话”拉开帷幕

来源: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人民政府 2023-02-02 19: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围炉夜话

瓦屋山下,龙井泉边,夜色正浓。一处农家院坝内,炉火烧得正旺,火光映红了围炉而坐的龙井村村民,也隐约照亮了村子依山而建的道路。1月30日,正月初九,在青岩镇党委政府的支持指导下,龙井村组织了村史上的第一次围炉夜话,青岩镇党委书记刘海峰、青岩镇副镇长孙大粒和龙井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等40余人围坐一圈,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热烈讨论中,共话龙井的未来。

一开始大家有些拘谨,青岩镇党委书记刘海峰说:“我们今天来,主要就是想听听村民的意见建议,老百姓的小事,就是我们党委政府的大事,同时也是和大家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畅所欲言。”

听罢,龙井村村支书龙德国挑起了话头:“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去年,面临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对村里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了停车场,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龙井村驻村第一书记金威接道:“但我们也要看到村里还有很多的短板,比如作为旅游村寨在服务上的短板,还有就是我们的业态还不够丰富,要把各个坊打造好,真正实现‘一个龙井村,百个布依坊’”。

“时不我待,一定要抓住机遇,龙井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有着独特的布依民族文化,还有很多亟待开发的资源,怎么从这些方面入手谋划龙井村的未来发展?”村集体公司董事长龙发云问道。

青岩镇党委书记刘海峰说:“大家可以借鉴青岩古镇的经验,今年春节青岩古镇日均游客五万左右,游客总量排名全省第一,主要就是因为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如何在不同的时节给游客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这就需要有丰富的业态来做支撑,去年青岩提出了‘六个一’的思路,即吃一桌菜、看一场戏、认一间房、种一块地、赏一簇花、购一份伴手礼,这些东西如果能在龙井村也落地,我相信村子的发展会更好。”

从晚上八点开始,一道道发展难题、一个个发展目标、一项项发展举措,如炉中火焰,越烧越明,越照越亮:新龙人张婷婷认为,乡村振兴一定要有拳头产品,他们作为非遗传承人,可以把龙井村的产品带出去;龙井村业主陈小顺说,要把龙井村的品牌打响,提升产品价值,把乡村旅游产品变成商品;“女银匠”张瑾说,要把布依族文化发扬传承好;龙井村老主任龙发利说,自从搞了农村“五治”,村里的环境更好了,乡风也更文明了......

火越烧越旺,大家的兴致越来越高,转眼已到深夜。“大家讨论得实在太热烈了,我都要插不上话了”,青岩镇副镇长孙大粒打趣说,“听了大家的话,我感触很深,简单讲一下我的一点想法,龙井好,但龙井不够好,怎么让龙井变得更好呢?要有1个主心骨,就是村两委;要做好水和青岩古镇西部发展这2篇文章;要聚焦吃住玩买4个重点;要打通网络宣传这1个渠道。”

“今天能在这样的场合,以这样的形式,听到大家的心里话,看到大家对龙井村和自己发展有希望有打算,我们对龙井村的发展也更有信心,这样的活动大家以后要多搞。”青岩镇党委书记刘海峰说。

时近子夜,在大家的掌声中,围炉夜话结束了,但那炉火不停跳动着,闪烁着明亮的火光,映出了龙井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