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畴县在开展基层治理工作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让“小平台”、“小行动”、“小经验”成为治理新引擎,以此激发党员干部群众“敢想”、“敢干”、“敢创造”的主观能动性,让涓涓细流汇成大河,以“小载体”成就基层治理强效能。
党组织搭建“小平台”
“乡里有好山好水好资源,但从前没有好平台,不管是产业发展还是治理工作,都曾经呈现散、小、乱的局面。自从积极推行‘党支部+青年人才+公司+群众+实体化运作’模式以后,各块力量聚起来有用武之地,不仅产业发展起来了,村子也一改旧貌换新颜。”西畴县莲花塘乡党委工作人员黄璐介绍,面对乡村治理瓶颈,既要党组织带,更要一个烙有“红色印记”的平台。
西畴县莲花塘乡的平台是由青年人才党支部统筹全乡10个村集体经济委员会共同出资搭建的,也就是西畴县清莲惠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在青年人才党支部和公司的通力协作下,莲花塘乡的“小平台”让“双培养”机制快速运作起来,产业能手被培养成党员,党员被培养成公司经营管理骨干,全乡组建起强有力的党员志愿服务队,由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搞建设、谋发展、改环境。近年,32名后备干部被纳入青年人才党支部培养,支部累计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党员11名;清莲惠年营业额达120余万元,带动100余名群众及10个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共发动党员干部群众3万余人次,自筹资金60余万元,捐物600余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村庄环境卫生得到了有效改善,向生态宜居的“绿富美”乡村迈出重要一步。
“既要为快递行业和其他小商户搭建平台,也要为易地搬迁的群众创造就业平台,在这种情况下,由党组织出面将10家快递物流公司引入社区,建成集快递管理、岗位提供、社区治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快递超市,可谓是做到了带动群众就业和完善基层治理的双赢。”西畴县兴街镇新兴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维婵谈起引进快递超市助力社区治理的经验,认为创新“党总支+企业+商户+群众”的基层治理模式,搭建有效平台是关键。
除了快递超市,新兴社区先后搭建了电子厂、售卖亭、商业街等“小平台”,立足新兴社区易地搬迁群众的生活实际,以“搬得出”为目标,以“稳得住”为核心,逐步完善“党建+服务”的格局,让“小平台”激发基层社会治理“强效能”。近三年来,各个“小平台”累计收益180余万元,100余名居民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搬迁贫困户成了一个个“小职员”、“小老板”。
不管是实体化运作的红色平台,还是入驻社区的快递超市,西畴县在基层积极推行党组织搭建“小平台”,具有长期夯实巩固的乡村治理组织基础,即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十有十强”规范化建设,通过不断健全“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党组织体系,让“小平台”在搭建前“有组织”,搭建中“有号召”,搭建后“有效果”,真正发挥出党建引领、党群联动的力量,以政治凝聚乡村治理能力。
党员干部群众齐心采取“小行动”
“家家户户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壁画,是要党员闻令而动,干群一条心,男女老少齐上阵才有可能实现的!马蹄寨村从建章立制、改厕、消裸墙到除危房,每一件事情都由全村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参与。”近日,在“文山之干·西畴大擂台”上,柏林乡马蹄寨村党总支书记万富心说,正是因为按照“点、线、面一同整治、乡村户一体推进、全民一起参与”思路,才得以汇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大合力,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与马蹄寨村一样,西畴县新马街乡石碑村也通过凝聚党员干部群众的合力,在污水治理工作中走出了一条“花小钱办大事”、以“小行动”促成了“大民生”的新路子。
“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每周自愿抽出4天时间投工投劳于村内事务,开展污水治理以来,累计投工投劳1000人次,群众自筹资金7万余元,共投入资金近20余万元,安装管网5200余米,建设污水井9个,污水收集池2个。”石碑村小组组长代兴明认为,采取“村党组织+村小组干部+群众+小行动”的形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是最有效的,党员干部群众齐心采取“小行动”的治理成效在石碑村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长期以来,西畴县注重一手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一手抓群众内生动力的发挥,由党员带群众“上道”,让群众敢干在前,敢创新在前。
一方面,从支部规范化建设、建强党员队伍、机关与农村支部双联共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筑牢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强化以“党员中心户”为引擎的“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成立以党员为骨干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禁毒禁赌会1380个,建立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主体的“五老”队伍170支,凝聚乡村治理强大合力。
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充分发挥群众治理主体作用,农村公共事务必须由村民自主讨论同意后才推进实施,不断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在“火塘会”“院坝会”“楼宇会”的基础上,每季度开展集说事、议事、办事、评事为一体的“村民说事”活动,倾听解决群众烦心事和揪心事。近三年来,全县群众积极参与决策实施的村级重大事项3万余件。
“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和创新引领作用,让干部敢为、群众敢首创,是提升乡村治理合力和激发乡村治理活力的重中之重。”西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毅介绍,面对治理难题,既要党员干部带头,更要群众敢想、敢干、敢创新,提升基层治理成效得让群众“唱主角”。
全县推广复制“小经验”
2022年,西畴县在基层治理方面拿到不俗的成绩单:《江龙村奇迹背后的成功密码》入选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目录,《云南西畴创新推出“四诊疗法”为基层社会治理把脉问诊除病根》作为典型案例在今年7月全国乡村治理培训班现场交流发言,《“五分钱”工程推动乡村治理新蝶变》入选全省县委书记抓乡村振兴大调研典型案例,《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云南西畴县以实干巧干实现乡村善治》文章在《农民日报》得到刊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县大治”的根基能不断得到夯实,“五治融合”的治理模式能不断蕴蓄出浓郁的西畴味道,正是因为一个个“小平台”、“小行动”发挥作用后又被总结为“小经验”在全县推广。
时光回溯到5年前,西畴县的一些村寨虽有青山绿水,却近看牛屎成堆,“脏乱差”现象突出。为了摘去“穷帽”,换上“新装”,县里把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将已经在兴街镇拉孩村等地探索有效的“5分钱工程”在全县推广起来。
就这样,再小不过的“5分钱”撬动了“大治理”,被列为“六小创新”做法在全省推广,就此打开了西畴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大门。
几年来,西畴县扎实推进的“小平台”、“小行动”、“小经验”带来的效果日益凸显,以“小”见“大”的模式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联系服务群众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如今的西畴,风景正好,乡村和美宜居,群众敢想敢干,产业在稳步发展中。春可攀登莲花塘香坪山,夏可到鸡街后卡村赏花,秋可游法斗马龙洲村“端午主题”小道,冬可到柏林上龙树村赏绿竹晒暖阳……(图片由郑舒予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