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浪遍地黄,颗粒归仓丰收忙。11月14日,地处黄河岸边的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水稻乡双河铺村的水稻喜获丰收,明媚的阳光下,双河铺村500余亩水稻长势喜人、农民开镰收割。
水稻乡是一个以农作物命名的行政乡,水稻种植业历史悠久,素有“渔米之乡”的美誉,曾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自2005年以来,由于黄河汛期不一致、灌溉困难、种植技术落后,以及水稻种植工序多、价格低的原因,造成水稻乡再无水稻种植的局面。
为改变“水稻乡无水稻”的现状,市、区、水稻乡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指示,在2021年将水稻产业重新定位为“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产业振兴”的优势支柱产业,该乡双河铺村作为2016年整村脱贫的行政村,承担了首次复种水稻的任务。
2021年,双河铺村率先流转510亩土地,并着手引入专业化水稻种植技术。为保证“稳生产”,水稻乡循序渐进,逐步扩大现代农业水稻产业规模,去年5月21日,双河铺村开始先行集体育种,随后由农户与村集体合作社签订转让承包经营权合同,整合土地进行集体化种植。经过村两委会议、党员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全体农户会议、走村入户劝导等系列工作,完成全村协议签订,于去年6月12日开始平整土地,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去年7月15日全面完成施工。此后,该村利用一周时间利用机械化育苗、插秧技术,实现科技赋能水稻全程标准化种植。去年11月底,双河铺村水稻喜获丰收,收获水稻60余万斤。
现代农业水稻产业种植的可行,让双河铺村群众看到了幸福的希望。为实现居民人均收入稳定增加,同时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问题,水稻乡引导双河铺村开始就水稻种植运营模式进行升级。今年以来,水稻乡双河铺社区采取集中连片改耕、整体流转、规模种植、统一管理等方式进行粮食生产,最大限度发挥种植效益,该村还创新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以农民股份合作社为主体,充分发挥平台公司的帮扶作用,以1500元每亩的土地流转租金,流转整合510亩土地,从而实现集约化、机械化水稻种植。 今年双河铺村的水稻产量再次超60万斤。
为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升种植性价比,水稻乡双河铺村班子还注重水稻品牌创建、品质提升,该村充分传承水稻种植的历史优势,采用国家一级稻种、引流二级水源保护区地下水灌溉,全力打造水稻乡品牌,并注册自主品牌——“汴京稻香”。
不仅追求经济效应,双河铺村还注重社会效应。双河铺村以创建党建示范点为引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打造“高质产品+黄河文化+农耕体验”的发展模式,建立起集中展示水稻全产业链多个环节的示范基地,示范基地不仅是稻田,更是“自然教育课堂”。双河铺村联系中小学校,通过组织丰富的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切身体验到乡村农业之美。
今年8月,双河铺村党支部书记娄自轩等赴外地调研学习先进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制定了“稻虾轮作”立体种养模式、“农文旅”示范样板模式。在依托水稻产业种植的基础上,紧紧围绕“黄河文化”,打造“红旅、绿旅、文旅”等中原黄河沿岸现代化兴农助农精品旅游线路。
目前,双河铺村已建立以“稻田体验”为亮点,以“特征村庄”为支撑,以大地艺术、体会互动、科普拓宽、休闲文娱等为主体的归纳性农业示范片区,打造特征景点、提高品牌价值,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图片由王寅龙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