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杭州分行倾力服务个体工商户帮扶三农工作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1-02 16:4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1-02 16: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截至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已有1亿多户,占我国市场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带动3亿人就业。11月1日,国务院公布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已施行,将有力推动个体工商户实现长远健康发展。

《条例》要求,金融机构要积极向个体工商户提供金融服务,最主要的就是资金支持。兴业银行杭州分行始终在关注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并以产品创新、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为个体工商户的“兴业”提供金融助力。

为菜市场里的市井气增活力

在一座城市,市井气和烟火气最浓厚的地方莫过于菜市场。这里,也是个体工商户集聚之地。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的客户经理不仅走进产业园,也走进菜市场。

“付先生您好!您的贷款已经到账户上了。”今年上半年,台州黄岩区一个菜市场的商户付先生接到了当地兴业银行张经理的电话,当时他正忙活着给顾客装海鲜。

付先生是黄岩一个村的村民,在市场里做海鲜生意,妻子守店,付先生负责跑货源和送货。每到逢年过节,海鲜订单上涨时,付先生总要为资金发愁。“我们要提前购买海鲜做‘礼品包’,销量都还可以的。但是礼包都是单位订购,回款没这么快,资金周转就有了问题。”付先生提到了做海鲜生意的“痛点”。

今年上半年,付先生再一次为货款发愁时,正好收到了兴业银行“兴农贷”的消息推送。于是,他立刻联系了该行张经理。在获悉付先生的需求后,张经理当即帮助付先生申请了50万元“兴农贷”,并现场完成了资料收集,三天内完成了贷款审批和发放。

据介绍,“兴农贷”是兴业银行杭州分行与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创设的一款产品,它致力于服务与农村农业生产相关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环节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和农户。这款产品的优势在于,它由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无需抵押、利率优惠,额度最高3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3年,能有力解决乡村农户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截至9月末,兴业银行杭州分行已落地“兴农贷”39户,贷款余额4715万元。

向养殖场的发展添动力

在养殖领域,也有很多个体工商户在打拼。杭州临平的奶牛养殖大户杨富荣在发展路上,曾与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结缘。

60岁的杨富荣已经养鱼30多年,在临平和嘉兴,他承包了380亩鱼塘,主要养殖鲈鱼、青鱼、黑鱼等,每年产值六七百万元。产值虽高,但杨富荣的资金压力也不小。

“当时正是大量采购鱼苗的时间,买不到鱼苗,塘就废了。”去年夏天,杨富荣满脑子都只有一个字“急”。据悉,当时养殖业市场行情波动较大,部分鱼苗价格翻倍,“往年鲈鱼苗差不多六七毛钱一尾,去年价格涨到了一块五毛钱。光80万尾鲈鱼苗,成本就涨了五六十万元。再加上其他鱼苗、饲料等都涨价,成本增加了百来万元。”杨富荣说,“从购入鱼苗到开捕,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其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阶段性资金缺口怎么解决?”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的客户经理正在走访企业和乡村,当得知杨富荣的困境后,客户经理及时向他推荐了该行的乡村振兴贷款。

一番沟通之后,杨富荣对兴业银行客户经理的贷款方案十分满意。于是,客户经理加快申报速度,不到一周就为杨富荣办理了215万元授信,为他送来了及时雨。不到一周,兴业银行杭州分行就为杨富荣办理了215万元授信,解决了资金缺口难题。

让“神经末梢”感受金融温度

个体工商户,大都做的是小本买卖。早餐店、小超市、副食品店……现金仍然以一块、两块的形式热络地流通着。有零钱的地方,就有零兑整和整换零的金融服务需求,于是,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的工作人员带着服务来了。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特地上门来给我兑换,真是贴心!”同样在黄岩,兴业银行台州黄岩支行的工作人员走进当地一家小超市,为老板提供了零钞兑换服务。

“为了疏通群众零钞兑换难、残币兑换难的堵点,我们与周边商户建立了微信联系群,通过微信群,商户有现金方面的需求,我们随时可以响应。”黄岩支行相关人士表示。对于一些不方便来银行的商户,工作人员还可提供上门服务,真正做到服务为民。“一些早餐店、水果店、小超市,日常兑换需求量比较大,但又要守店不方便走开,就可以在群里说,柜面工作人员可以提供上门服务。”

个体工商户是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也是银行服务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在这“一公里”上,兴业银行杭州分行将持续积极创新产品、优化服务,为个体工商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图片由梅丹、严悦、许诺授权使用)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