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中乌联合考古书写“美美与共”新篇章

2019年2月22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家历史博物馆,参观者在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上观看文物。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海外网评:中乌联合考古书写“美美与共”新篇章

来源:海外网 2022-09-19 20: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19年2月22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家历史博物馆,参观者在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上观看文物。新华社记者 蔡国栋 摄

在习近平主席刚刚结束的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国事访问中,希瓦古城成为高频词。在中方赠送给乌方的国礼中,有一座中乌合作修复的希瓦古城历史文化遗迹微缩模型。习近平主席访问前夕在乌兹别克斯坦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也专门提到希瓦古城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希瓦古城这座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在中乌两国考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重焕生机。这是近年来两国人文合作的又一个亮点,再度彰显中国“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博大胸怀。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都是文明古国,伟大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两国人民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中国西汉张骞、唐代玄奘、明代陈诚都到访过乌兹别克斯坦,在塔什干、撒马尔罕、纳沃伊等名城留下了来自东方的足迹。如今,历史的吉光片羽在中乌两国考古工作者的携手努力下重现于世。对明铁佩古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寻找大月氏留下的文化遗存……一项项考古成果实现了古今对话,为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文化交往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佐证。中国团队的敬业精神和平等交流的态度,深受乌方专家和民众的认可和称赞。可以说,考古合作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也促进了民心相通,充分体现了丝路精神。

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曾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古丝绸之路也为亚欧大陆商品物产大流通、科学技术大传播、思想观念大碰撞、多元文化大交融作出巨大贡献。通过对积淀文明精华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考古研究,不仅可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也将进一步促进文明互鉴、增进民心相通。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正不断走出国门。在肯尼亚、越南、柬埔寨等多个国家的文化遗址现场,都活跃着中国考古工作者的身影。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中国近30家考古研究机构开展中外合作考古项目40项,包括赴国外开展的合作考古项目32项,为当地考古工作提供了更多助力,增强了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话语权,也增进了相互间的人文交流合作。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准则日益深入人心,这是对“文明”与“野蛮”二元思维的超越,也是对“文明冲突论”的破解。尽管世界各国社会制度不尽相同,文化传统形态各异,但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站在先辈们创造的丝路文明交流交往交融的光辉成就基础上,中国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不断书写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孟庆川)

(孟庆川)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