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等18个新职业信息。这些职业均是参照《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等相关指标进行界定的。在18个新职业中,“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引发关注。这代表着使用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成为各行业数字化升级广泛所需,具备很强的需求和前景。
人社部《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等18个新职业信息向社会公示》
此次人社部对数字职业进行标注,是我国职业分类工作的重要创新,对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公示的新职业包括数字经济发展中催生的数字职业,以及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要求下涌现的绿色职业等,而“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就属于数字职业这一类别。
据了解,“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主要的工作任务除了部署、搭建和维护数字孪生技术平台,还要应用数字化仿真建模技术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应用机器学习、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建立数字孪生模型与物理实体的数据映射关系。基本涵盖了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全链条,对从业者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
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而以腾讯等科技企业为代表的产业力量,正在积极推动和深度参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数字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其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人才的支撑。“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这一职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数字孪生技术具备广阔市场空间
数字孪生概念提出较早,最初被应用在航天和工业领域,目前已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行业专家认为,数字孪生的演进和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数字孪生主要被应用于场景重现,具备展示与描述功能;第二阶段的数字孪生需要具备实时数据映射能力,即通过IoT和感知设备获取设备实时运行状态信息;在第三阶段,数字孪生需要具备可分析和可计算能力;进入第四阶段,数字孪生拥有干预、改造和提升的能力,能够将方案发送到设备上联动真实世界发生改变,同时能够将通知、预警发送到终端上,让人的行为发生改变。
当前,数字孪生技术的实际应用已经延伸到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出行等多个领域。中国信通院的《数字孪生城市深度报告》显示,2021年8月,世界经济论坛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征集的数字孪生城市案例中,千万人民币级投资项目占一半以上,百万人民币以上级别投资项目达到89%,项目平均投资达到2800万元人民币。据IDC统计,2021年全球数字孪生市场规模在74.7亿美元,换算人民币约5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字孪生市场规模将达到264.6亿美元(约合1684亿元人民币)。
数字孪生城市仿真画面
腾讯等科技企业重点投入数字孪生应用
“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这一新职业出现,对于未来相关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涌入有重要推动作用。而大量人才的进入,将促进数字孪生技术在工业智造、智慧交通、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目前,数字孪生技术目前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成为交通智慧化升级的一项关键技术。
以腾讯智慧交通为例,技术力量正在向自动驾驶、智慧高速、港口、机场、城市管理、智能网联先导区、碳中和环境治理等场景加速渗透,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开创性的项目案例也脱颖而出。
在自动驾驶领域,腾讯基于实时数字孪生技术打造的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平台TAD Sim,正是通过精准的车辆动力学模型、专业的游戏引擎、三维重建技术和虚实一体的交通流等技术,提供智能分析、仿真测试等应用服务,构建自动驾驶快速研发、验证和升级闭环。
腾讯智慧交通实时孪生系统
在智慧高速建设领域,腾讯与江苏交控也在联合探索数字孪生技术在高速交通调度管理、收费站等场景的应用。基于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对收费站过往收费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几天收费车道的运行情况,辅助管理者进行人员和车道的合理配置,助力收费站运营降本增效。
众多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案例的落地,需要大量相关职业的人才支撑。而数字孪生产业发展的普遍需求,影响了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背景下的职业分类专题研究,推动了“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职业的官方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