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普惠合作网络首项研究成果《数字化工具助力公众绿色出行研究报告》发布

6月15日全国低碳日,作为碳普惠合作网络首项研究成果,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数字碳中和专项基金、绿普惠碳中和促进中心和碳中和国际研究院联合发布《数字化工具助力公众绿色出行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碳普惠合作网络首项研究成果《数字化工具助力公众绿色出行研究报告》发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6-15 18: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6月15日电 6月15日全国低碳日,作为碳普惠合作网络首项研究成果,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数字碳中和专项基金、绿普惠碳中和促进中心和碳中和国际研究院联合发布《数字化工具助力公众绿色出行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包括绿色出行与"双碳行动"、数字化工具与公众绿色出行、绿色出行场景与碳普惠创新模式探索、公众绿色出行行为调研、结论与展望五个部分,梳理了国内外数字技术企业推动绿色低碳出行的案例,并通过回收7369份有效调研问卷,以腾讯地图为案例,分析公众对于绿色出行的认知与偏好,以及对数字技术和数字化工具助力绿色出行的观点。

《报告》显示全国50.6%的受访者在日常出行中会选择包括地铁和公交在内的绿色出行方式。6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响应城市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碳行动",转换高碳出行方式,选择更加绿色低碳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47.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出于低碳环保的考虑,选择绿色出行。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碳普惠平台对其采用公共交通出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具有激励作用。

《报告》在"受访者对导航地图应用中希望有的绿色出行激励功能"调研中发现,将个人减碳量赋予一定的交易属性对受访者吸引力更强。67.7%的受访者认为地图导航应用中新增个人减碳量可以用来交易,或兑换等值礼金、消费券等这一功能,更能够吸引其选择绿色出行,其中有68%的支持者为39岁及以下的年轻人,说明年轻人对碳普惠更加有兴趣。57%的受访者认为建立个人碳账户展示个人减碳量也能刺激其绿色出行意愿,48.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将个人减碳量捐赠给公益项目,碳普惠的激励措施和绿色出行得到朋友和社会认同可以让激励用户选择绿色出行。

《报告》认为,数字技术有助于绿色出行的普及和城市"双碳目标"的实现。数字技术和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已成为促进绿色出行的主要手段之一。绿色出行是碳普惠的重要场景,依靠数字技术打造的碳普惠平台,对助力低碳生活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引导公众参与碳减排、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实现城市"双碳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最后,《报告》对数字化工具助力公众绿色出行给出了展望和建议。建议向公众推广和普及绿色出行数字平台,应用"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各方参与,全民行动"的多元化碳普惠机制,打造更多趣味化的数字减排及记录工具,扩大激励范围,提高激励力度,激发居民绿色出行意愿,促进城市低碳化、绿色化的智慧交通体系建设,推动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王旭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