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守初心 河南罗山传统“守艺人”赋予土陶新生命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6-13 11: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开窑啦!”2022年6月5日,在大别山深处的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周党镇桂店村周党陶瓷厂,70岁老人谌志如和他的几个老伙计,满脸期待地打开窑炉。这些经过三天两夜烧制出的花盆、灯盏、水壶、火炉等土陶制品,除在本地及周边市县销售外,部分产品还销往山东、安徽、湖北、江浙一带。

谌志如从事陶瓷行业已有50多年,他从小便跟着爷爷和父亲制作土陶,是这里最资深的手工制陶人。取土、盘泥、打型、拉坯、刻釉、晾坯、上色……一件土陶器,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方能成型。古老的土陶制作没有任何图纸和模板,完全依靠匠人的想象、经验和灵巧的双手。这种纯手工土陶烧制技艺,为我们了解大别山地区的原始制陶工艺提供了完整的信息。

时代在变迁,周党镇土陶如何在传承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特色,让土陶文化不至于断层,这不仅是匠人们需要面对的困境和抉择,更是罗山土陶烧制技艺传承与发展的核心。下一步,罗山县将把土陶烧制技艺申报为更高级别非遗保护项目;以市场需要和设计为引领,推动土陶产品多样化和转型升级;依托土陶,打造“一村一品”,建设“陶艺村”,争取将此地打造成以手工陶制品、研学体验、乡村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近年来,随着政府与社会各界对民间传统文化的扶持与关注,传统“守艺人”有了坚持与坚守的动力与希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