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天文学家"看见"银河系中心的"恒星摇篮"

来源:新华社
2022-06-02 19: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天文学家首次“看见”银河系中心的“恒星摇篮”原恒星盘

新华社上海6月1日电天文学家继首次“看见”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之后,又成功实现对银河系中心的原恒星盘的直接成像,首次“看见”银河系中心的“恒星摇篮”。

该成果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云南大学、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合作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于5月30日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天文》。

首次“看见”的原恒星盘在银河系中心示意图(红色箭头)。(受访者供图)

据这一合作项目牵头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吕行副研究员介绍,在恒星形成过程中,环绕着新生恒星的周围会产生吸积盘。这个吸积盘,也被称为“原恒星盘”,是恒星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因此又被称为恒星诞生和成长的“摇篮”。

在以往的研究中,天文学家对于类似太阳的小质量恒星的原恒星盘,观测和理论研究都较为丰富。但对于更大质量的恒星,尤其是30倍太阳质量以上的“早型O型星”,目前尚不清楚其形成过程中是否也存在原恒星盘。

科研团队利用位于智利阿塔卡马高原的ALMA干涉阵,对银河系中心区域开展了长基线观测,分辨率达到了约40毫角秒。在这样分辨率下的观测精度,相当于站在上海能清楚地看到北京的一个足球。

借助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观测,研究人员在银河系中心附近区域,发现了一个直径约4000天文单位的原恒星盘,正围绕着一颗32倍太阳质量的“早型O型星”转动,这个原恒星盘还有一对明显的旋臂结构。进一步深入研究认为,旋臂结构是受到外部天体飞掠作用的扰动而产生的。

  外部天体(红点)飞掠原恒星盘,搅动出旋臂的动态模拟图。(受访者供图)

通过对ALMA干涉阵的大量观测数据进行定标、校正、处理和分析,科研人员获得了这个原恒星盘的图像。这是目前发现质量最大的有吸积盘的原恒星之一,也是天文学家首次对银河系中心的原恒星盘实现直接成像。

“这项研究表明,尽管恒星质量有大小之分,但恒星形成过程中的一些物理机制是统一的,都有吸积盘和飞掠作用的参与,这为解开大质量恒星形成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吕行说。

记者:张建松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张建松工作室出品

【责任编辑:王旭泉】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