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北京多区的正常教学工作按下“暂停键”,全市学校老师积极探索,全力提升线上教育教学质量,新技术赋能的在线教学模式逐步形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教师对线上教学更加熟悉,开始过渡到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追求线上教学跟线下实质等效。线上备课、线上教学、线上测评,学校和老师将创新扩展到更多的场景……
线上教学,获取课堂精准学情,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
在线教学过程中,如何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对任课教师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零九中学周敬妍老师通过使用随机选人、聊天、举手等功能,为课堂增加趣味性,带动学生参与课堂。并且在课前利用视频墙功能设置“花样打卡”环节。周老师表示,“每天上课前两分钟,我都会随机抽选一个学生,来确定当天打卡的手势。这样在增加学生参与感的同时,也让大家感受到了‘面对面’上课时的熟悉感。”
北京市文汇中学疏丽丽老师则是通过轮播上台功能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头像轮播功能让我可以全方位的关注到班里的每一个学生。”
为了跟尽可能多的与学生实现课堂的实时互动,北京市东直门中学英语教师刘钰借助了ClassIn拖动视频窗口的功能,以凸显交流的学生。
广渠门中学高一化学老师韩建丰则表示,他倾向于和学生之间进行板书互动,“给学生授权后,大家可以在我的板书下面写上他的答案和思考。ClassIn平台可实现多人协同书写板书,这为师生间、生生间的思维碰撞提供了空间。
北京体育馆路小学科学老师侯京丹借助虚拟实验功能,让学生自行在黑板上拖动虚拟实验器材进行操作,“学生操作起来就像真的一样,声音和动画都非常逼真”。
前门外国语学校的理科老师们也非常喜爱虚拟实验功能,物理老师周洋利用物理实验工具。让学生自己组装电路,分析实验过程,并给表现良好的学生发放奖杯鼓励。化学老师程剑则是使用化学实验工具,让学生动手填装化学药品,观察实验反应现象。
为了丰富线上教学的课堂活动,东直门中学英语教师刘钰使用了分组功能,在这个功能的帮助下,教师可以随机对学生分组,还可以进入任意小组内旁听,组内学生可实时进行讨论并共创板书。
线上备课,整合集体智慧,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在“2022版新课标”中,明确提到“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英语教师刘钰在采访中表示,东直门中学英语备课组每周都会组织线上碰头会,加强研究反思,使用ClassIn平台的“备课室”功能进行备课。“英语备课组的老师们共同交流平台使用心得,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线上教学软件的功能,提升线上教学质量。备课组不间断的线上备课,实时沟通,大家坚持分层准备课上内容,课件分层做,提前进入备课室演练课件,相互学习,答疑解惑。”
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物理教师周敬妍也非常擅长“云备课”。周老师告诉记者,自己一直都坚持在线上备课,备好课之后就会直接将板书保存上传到云盘内,在上课时随时打开即可使用。
为保障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使用线上教学平台,北京市白家庄小学还组织了一场关于“线上平台教学经验”的线上分享会,将信息技术真正应用到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2022的语文新课标中,提到“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白家庄小学语文老师袁影使用ClassIn内置浏览器功能,在备课时将常用的网站收藏置浏览器,并提前在资源库中下载相关教材,切实做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求。
线上测评,及时评价反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后的总结与反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除了保障课堂教学,ClassIn在课后巩固上也提供了较大帮助。开启云端录课后,课下平台会自动生成课程回放,方便学生课后回看,加强记忆,复习巩固。
体育馆路小学刘老师非常认真地通过语音点评作业,给予学生极大地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一直很关注自己,每一点进步,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称赞,学生家长也表示,“熟悉的声音貌似又回到了课堂”。
线上作业评价,学生可以参与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并且通过教师所给予的反馈进行自我调整与改进。老师可以评选出优秀作业,班级群中的所有同学都可以看到,还可以将作业分享至班级群,这对其他同学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南尚乐中学英语老师杨慧玲通过测验功能给学生留作业,“我通过试题库可以快速组卷,将试卷分发给学生课下作答,系统会自动判卷,大大节省了我的时间。我可以通过每道题的正确率判断学生们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在提交作业后,学生可以立刻知道自己哪道题选错了,及时收到反馈”。
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英语老师王淑伟表示,“课堂评价功能优于线下学习,它可以给予每个学生形成性评价,让学生自己及家长及时了解其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效率”。
总体而言,线上教学过程要更加关注从“知识本位”的“被动学习”转型为教学评一体化、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的“能动性学习”。在线授课虽然是疫情时期的非常措施,但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改革来说,疫情也许是一次契机,是适应教学模式改变的机会。用技术赋能教学,让科技与教育相结合,切实提升了在线教育的质量成效,确保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双胜利”。(王初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