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4月30日电(记者 张之豪)4月28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讲话精神,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20周年——“新时代科学家在科普中的作用”科普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高鸿钧院士主持。
马飚副主席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科技为民、把科学交给人民的思想,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多次就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作出系列重要论述。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上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马飚强调,立足当今世界百年变局,科技创新为国家富强、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文化兴盛,以及个人健康幸福注入强大活力,也对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迫切需要提升对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认识,加快健全两者同等重要的基础制度,全面提高科学普及的水平。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手抓创新,一手抓科普,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武装各类人才和广大劳动者,将为提升生产力和科技治理水平提供强大支撑和社会基础,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更为磅礴的人民力量。面向未来,在广大院士专家的热心参与下,“科学与中国”巡讲活动必将在未来国家创新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高鸿钧副院长在主持会议中指出,中国科学院学部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长期以来,积极发挥院士群体在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方面高端引领和率先示范带动作用。2002年,由中科院发起,联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发起了“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20年来,在六部门共同推动下,在广大院士的积极参与下,院士专家们的足迹遍布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了2000余场次的科普报告和讲座。当前,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物质文化水平和民族创造能力,迫切需要树立“抓科普就是抓创新,抓创新必须抓科普”的理念。今年是“科学与中国”活动启动20周年,也是我国科普法实施20周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指示精神,首场科普工作座谈会,以“新时代科学家在科普中的作用”为主题,邀请长期以来关心和热爱科普工作的院士专家共聚一堂,共同回顾和总结过去的经验,共商科普工作发展新思路,意义重大。
中科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委主任、“科学与中国”组委会主任杨玉良院士在发言中表示,让科学融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当代科学家需要肩负起新时代的科普使命。希望在各部门的共同支持下,在广大院士专家的引领带动下,发挥“科学与中国”大科普平台作用,促进全国科技工作者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科普工作,推动我国科普事业迈上新台阶。
会上,马飚同志、高鸿钧副院长、许智宏院士共同启动了“科学与中国”20周年活动暨网站上线。20多位院士专家代表围绕“新时代科学家在科普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赵忠贤院士、许智宏院士、沈保根院士回顾了“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的初衷与历程。金涌院士、欧阳自远院士、周忠和院士等分享了他们多次参与“科学与中国”的经历与感悟。丁奎岭院士、金之钧院士、李蓬院士、李应红院士、龙乐豪院士、孙昌璞院士、王怀民院士、武向平院士、宣益民院士、尹浩院士、袁亚湘院士、赵宇亮院士、潘教峰研究员、王挺研究员、张增一教授等分享了他们对新时代科学家如何在科普中发挥作用以及构建大科普战略新格局的真知灼见,共商科普工作发展新思路。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程院和中国科协等“科学与中国”共同主办单位的代表发表了对新时期如何做好科普工作意见和建议。
回顾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交相辉映的历史,科学普及犹如高原沃土,为科技创新和文明进步贡献了无穷的力量。回顾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历程,科学普及在各个历史时期为服务国家战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科学与中国”活动历经20年不变的初心和使命。“科学与中国”20周年系列活动,既包括不同主题的座谈会,还包括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多种形式巡讲活动和科普报告会。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科学与中国”将持续发挥好引领和带动作用,为推动新时代科学普及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次座谈会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和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