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赋青岛”,看到“智造强市”的未来与信心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2-04-29 09:27
2022-04-29 09: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青岛是一座极具辨识度的城市,“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就是在全国叫响的城市品牌。

4月27日,由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大型融媒体访谈节目《工赋青岛》上新,节目以“‘工’赋青岛 ‘城’就未来”为主题,首期聚焦企业家精神。

青岛优秀企业家走上舞台,将“青岛制造”的创新活力、发展动力、突破潜力展示在城市聚光灯下,将岛城企业家与城市同频、与时代共振的进取精神与合伙故事,书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中。

在释放传媒力量、打造品牌形象的同时,《工赋青岛》更是政府主导、媒体策划、企业参与、社会关注的平台,头部企业家、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专家之间会展开深度对话,为城市产业生态跨越升级提供优质方案,集聚各方合力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

对青岛来说,“工赋青岛·智造强市”不仅是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也是青岛走向全国、通向世界的城市名片。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会提出,要推动数字经济蓄势崛起,深入实施“工赋青岛”行动;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提到要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日前发布的《关于2021年度全省改革试点成果、改革品牌、改革尖兵拟表彰对象的公示》中,“工赋青岛”成为青岛市唯一入选的改革品牌。“工赋青岛·智造强市”,正在打开青岛产业焕新升级、城市华丽跃迁的新格局。

1、聚焦企业家精神

城市的崛起,往往伴随着企业家的崛起。青岛制造业的发展,同样与企业家群体的勃兴、企业家精神的弘扬息息相关。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赛轮集团……这些名牌企业不仅构筑了“青岛制造”强势的产业版图,更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出着最为稀缺也最为核心的生产要素——企业家。

因此,《工赋青岛》节目2022年首期——“以企业家精神 激荡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聚焦的就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关键力量。青岛实体经济突破发展的蓬勃景象,放大来看,是一个个市场主体与城市共舞的微观单元。作为企业的核心,有着创新、实干、担当、韧性特质的青岛企业家,在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中,发挥了重要的驱动作用。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从海藻生产原料提供者,转型升级为探索海洋健康产业的领头羊;即发集团,研发“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对行业具有颠覆性意义……企业的转型升级、领跑赛道,离不开企业家的大胆决断、力挽狂澜。

青岛宝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从饲料贸易到研制机器人,成立十多年,在中国饲料行业智能装备市场占有率就超过了70%;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从生菜大王到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成为输出智慧农业资产管理、运营服务、田园综合体开发的乡村振兴解决方案提供商……企业的跨界跳跃、突破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敢闯敢试、创新前行。

利群商业集团与极视角科技有限公司,掌舵的都是年轻企业家,一家是青岛家喻户晓的本土商贸龙头企业,一家是从深圳落地青岛的AI算法企业,几年间就累积了500多种视觉算法,应用领域涵盖30多个行业……企业的做大做强、迅速成长,离不开企业家的创业创意、踏准城市与时代的发展节拍。

而专注、坚韧、进取、创新、冒险突破、国际意识……这些企业家的精神品质,其实也是青岛这座城市的显著特质。在“工赋青岛·智造强市”的过程中,更多企业家与城市相互成就的故事,正在为“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打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建平台、拓渠道,助力企业腾飞

在青岛,许多工业企业,对于新闻宣传、内容输出、对外发声等不同的媒介需求一直存在,但他们自身往往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也没有合适的渠道和平台可以为他们发声,以此来展示青岛制造的新成绩、新亮点。

《工赋青岛》节目,就是展现青岛企业新成果新形象、提升“青岛制造”知名度影响力的重要窗口。配合系列报道《工赋青岛 智享未来》、短视频栏目《工赋大咖说》、视频号《钰艨看青岛制造》等,形成移动阵地的传播矩阵。

同时,节目也为更多转型中、发展中的企业,提供了最有力的经验借鉴。节目发挥聚合效应,把政府、企业、行业专家、社会学者等资源汇集到一起,不止于展示青岛构建的跨界融合、开放包容、协同创新的新型产业体系,而且以专业的角度,解码工业互联网领先“半个身位”的青岛是如何从优势基础到实践探索再到顶层规划,重塑青岛制造的升级逻辑,真正成为一个思想碰撞、把脉产业、预见未来、凝聚合力的高端智享平台。

“工赋青岛·智造强市”新时代城市品牌的打造,不仅需要企业家有着锐意进取、追高逐新的精神,更需要城市与企业的“双向奔赴”。集聚各方智慧,以平台赋能企业发展,青岛正是以此打开了制造业加速成长的新未来。

3、塑强“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

青岛未来要强,制造业必须强。

无论是从城市发展与跃升的根基出发,还是对比重庆、苏州等城市,青岛要从“万亿”迈向“2万亿”,最根本的就在于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

如何在盘活存量的同时做优增量,“工赋青岛”就是塑强制造业优势的重要抓手。

对此,青岛市工信局正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化”融合发展,一方面,构建“一超多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竞争力,做强支撑;另一方面,深化“工赋青岛”专项行动,实施工业互联网“四新领航 能级跃升”三年行动,以新技术融合创新引领产业未来,以新业态工赋筑基夯实产业底座,以新模式场景驱动释放产业活力,以新产业原生倍增打造产业生态,加快建成新兴技术融合创新、工赋业态全省推广、六化模式广泛普及、原生产业高端集聚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先行一步的青岛,正以“工赋青岛·智造强市”为突破口,推动企业向更高层次跃进,推动产业向更高能级跃升,建设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推动数字经济蓄势崛起。

实体经济的发展,是青岛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的重要信心。通过“工赋青岛·智造强市”的品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青岛企业蓬勃的创意、成长的动力,更是青岛这座城市制造业崛起的韧劲、冲劲、后劲。以工赋激活力、以智造塑优势的青岛,正向时代发出最强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