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RCEP签署前,亚太地区经济体之间的双边及小多边贸易安排交织存在,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建设。RCEP打破了这种困境,在整合现有机制的基础上,搭建了更高级的协作平台。地区国家经济结构高度互补,疫情冲击过后实现快速反弹的潜力巨大,RCEP有望为稳定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提供有效支撑,推动成员国经济加速复苏。
作者
林铎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张腾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
今年1月1日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东亚经济一体化打开全新篇章。
本世纪头20年,亚太经济异军突起,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RCEP成员国的经济体量就达到全球总量的约30%,GDP合计约25.6万亿美元,域内贸易额约10.4万亿美元,外商投资约3700亿美元。当全球经济仍处于疫情严重冲击之中时,亚太地区的地缘经济地位不降反升,后疫情时代“看亚太”的趋势更加明显。但相较于经济数据上的傲人成绩,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却严重滞后,出现双边自贸协定和区域自贸协定剪不断、理还乱的“意大利面碗效应”。
早在RCEP签署前,东盟就已分别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达成自贸协定,而中韩、中澳、日印澳、韩印澳新之间也都缔结了自贸协定。这种双边及小多边贸易安排的交织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整体性贸易规则的制定。
破解困境
RCEP的生效,将有效破解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困境。
第一,RCEP通过整合纷繁重叠的自由贸易率、原产地规则等标准,形成统一、高效的制度化安排,从而大幅降低进出口企业的制度成本,提升亚太地区的整体营商环境,为区域贸易和投资增长创造历史性契机。据有关预测,到2035年,RCEP将带动区域整体的出口和进口增量分别较基准情景增长18.3%和9.63%,区域经济福利增加2503亿美元。
第二,RCEP能为差异化程度较高的亚太各国搭建有效协作的制度性平台。RCEP充分照顾到成员国在人口规模、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达成了各方均认可的原则和标准,通过经济技术合作、多领域差别待遇等形式弥合差异,使所有成员国能够共享合作红利。
例如,针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RCEP提供了“立即减税至零”和“十年内减税至零”两种减让模式,这种做法促使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得以最终实现零关税,为占全球三分之一经济体量的区域形成一体化大市场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提高水平
随着原产地规则等统一标准落地,RCEP能够释放贸易创造效应,借助价格杠杆大幅降低域内贸易成本和产品价格,从而有效惠及各国企业和消费群体。
外界曾有观点认为RCEP属于低标准、低水平的贸易安排,这种评价并不客观。事实上,在服务业贸易、投资、自然人移动等多个方面,RCEP成员国均作出了高于各自“10+1”双边自贸协议水平的开放承诺。
以中国为例,在入世承诺开放的服务部门基础上,新增了研发、管理咨询、空运等22个部门,提高金融、法律、海运等37个部门的承诺水平;中国还将首次在自贸协定中以负面清单形式,对投资领域做出开放承诺,这对扩大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较以往协定,RCEP对于自然人移动的适用范围也有所扩大,惠及投资者、随行配偶及家属等协定下的所有可能跨境群体。可以说,RCEP带来的正向效应,是推动形成东亚区域高水平自贸区,并可能推动全球经济出现北美、欧洲、亚太三足鼎立的区域化经贸格局。
复苏动力
诚然,新冠肺炎疫情对亚太各国带来了较大负面冲击,但也成为推动RCEP生效的外在刺激因素。疫情影响下,从全球到各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脆弱性空前增大,跨境贸易、投资和相关人员的自由流动受到显著阻碍。尤其当中间品贸易国遭遇严重疫情时,地区乃至全球“三链”的断裂风险将大幅上升。因此,如何确保生产、供应和流通环节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头等大事。
作为覆盖亚太地区的贸易安排,RCEP恰能为稳定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提供有效支撑,为成员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东亚各国经济结构高度互补,地区劳动力、技术、资本等要素十分丰富,蕴含在疫情冲击下实现快速反弹的巨大潜力。而RCEP将统一成员国多领域市场准入标准,统一技术、海关和检疫等标准及流程,重新推动域内经济要素充分流动,强化成员国在全球和地区产业链中的分工协作,这将极大促进亚太地区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推动地区经济的加速复苏。
RCEP签署后不到一年时间,多数国家便火速完成核准协定的有关国内程序,这一效率进一步表明协定高度契合各成员国共同利益,也表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是顺应时势的正确选择。
责编|宋平 布英娜
编辑|张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