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馆神器”赋能进博会海关监管:上海海关首次运用AR眼镜等新技术服务保障进博会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上海海关首次运用AR眼镜、数字标签等新技术开展智慧巡馆、展品监管工作。

“巡馆神器”赋能进博会海关监管:上海海关首次运用AR眼镜等新技术服务保障进博会

来源: 中国日报
2021-11-05 15: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1月5日电 站在爱他美展台前,带着黑框AR眼镜的上海会展中心海关关员丁宁用眼神“锁定”贴在展柜上的二维码。几乎同时,爱他美奶粉产地、成分等等信息全部秒速“投屏”于眼前,丁宁用眼镜一扫便能“核对”展品。

上海会展中心海关关员应用AR眼镜技术开展智慧巡馆工作 (陈兴洲 摄)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上海海关首次运用AR眼镜、数字标签等新技术开展智慧巡馆、展品监管工作。一线关员佩戴可穿戴式前端智能交互装备开展作业,该模式应用了5G+AR技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端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让每一个佩戴智能装备的执法人员都成为大数据平台信息采集的延伸入口,通过解放双手的视觉交互与听觉交互,为一线关员和后台关员双方提供实时的决策信息和快速的现场处置,提高海关对展品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其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叠加于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AR智能眼镜同时具备AI边缘运算能力与红外测温能力,能够在解放双手的同时实现智能识别、红外测温、作业提示、远程音视频交互等多种功能。帮助作业人员专注执行工作任务,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超高效完成作业人员与信息化系统以及远程监管人员的交互,并通过场景学习、数据分析,实现知识沉淀、共享、学习、应用与创新的螺旋上升。借助AR眼镜解放双手、第一视角的独特优势,可帮助海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高效收集一手数据(视频、音频、图片等),并可在后期进行结构化处理后形成知识库,实现精益管理。

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执行一线监管服务的海关关员佩戴AR眼镜巡馆,AR眼镜提示佩戴者标准作业步骤进行操作。启动相应的作业流程后,AR眼镜的近眼显示屏幕中将播放作业指导信息,包括图文及视频,AR眼镜可全程语音提示,还能通过语音控制进行关键步骤拍照,并可以通过语音转文字自动生成作业报告内容。

上海海关通过二维码图像识别技术,对进口展商展台上的进博会海关专用标签进行智能识别,确认展品的中外文品名、规格是否相符,该商品是否属于某类限制进出口商品,规格中是否存在不允许添加的物质及标签格式与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等,还可以智能的进行报关单号、物资证明单号的核查、件数的自动计数等,进一步提高执法统一性。

随着海关业务的发展,业务量持续增长、进出口货物的种类也日益复杂,不同产品的监管标准对一线巡馆关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巡馆过程中,一线关员随时需要与后台专家进行专家会诊,实现智能交互。例如,一线关员开展巡馆作业时,三级指挥中心的关员可以实时看到巡馆关员主视角高清画面,在AR技术的帮助下远程指导巡馆关员对一些进博会监管的特定要求进行核实;同时运用AR眼镜的专家会诊功能,巡馆关员与后台可对巡馆过程中遇到的疑点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及多媒体的信息交互,实现风险管控的无缝衔接。

此外,所有离线作业记录视频以及在线远程协作视频均可以同相应报关单信息关联,从而形成强大的海关视频知识库,并随着工作开展不断积累,为后续的业务视频结构化分析,为常见货品及标签的定制化人工智能识别算法训练提供关键素材。最后还可以将进博会上的进口展品数据通过系统进行大规模沉淀,形成海关监管的数字资产,并将该数据信息进一步赋能各个环节的流程优化,降本增效。

目前,上海海关入驻会场监管队伍根据六大展区共分成6个小组,每组2到3人,每天对展馆进行监管。相较于以往的检查,海关关员如今不再需要手持纸质报关单等厚重资料。丁宁表示,“顷刻间便能了解到展台上的展品信息,监管更加方便快捷了,效率大大提高”。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